雯雯是个文静的女孩子,总是编着两个大辫子,说话不多,给人邻家乖乖女的印象。
下面是我对雯雯的印象和评价。考虑到雯雯还要再上一年学前班,而在我看来孩子当下的学习问题非常大,我会写较多我看到的雯雯当下存在的问题。在我看来,这些问题都不是孩子自身的,而是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规划以及日常关注重心出了问题,是可以去操作改进的。
1. 年龄小,上课听讲吃力。雯雯的学习时间安排长线短线都出了大问题
可能是年龄问题,雯雯是全班最小的孩子,是班里唯一一个今年九月份不能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根据我的观察,这孩子的语言发展和抽象思维的发展正在按部就班中逐次进行。在课堂学习中,雯雯用于做类比帮助理解的生活素材不多。换句话说,雯雯当前最应该获得的是游戏,是尽情的玩乐,是生活中的劳动与陪伴。然而雯雯却坐在教室里开始了学科学习。这无疑会让孩子学起来吃力。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是一次周测后,雯雯拿着语文试卷小眼神可怜巴巴的看着我说:“我不会。”我带雯雯去教室旁边小房间给雯雯查了一下拼音发音,发现一部分辅音雯雯发不出来。后来我和雯雯妈妈沟通了一下,雯雯妈妈说孩子在家学拼音很认真,但容易和英语字母发音混淆。有一次自己在家学拼音学了2个小时觉得学不好,自己哭起来了。除了数学,在其他学科中雯雯也学得不轻松。但是能看出来她很希望自己学习成绩好。你能想象这样的画面吗?一个本应该上幼儿园中班的孩子在上小学一年级的内容,因为已有的知识体系匮乏无法和正在学习的知识做到有效衔接,而孩子又非常看重学习成绩,所以在家里花时间去补上课的知识。孩子是真的苦。虽然学习的成绩并没有太掉队。数学计算,语文的识字,英语听力,雯雯都表现得不错,但孩子苦啊。
而雯雯明显薄弱的学科项目分别是:拼音,古诗词背诵,汉字书写,数学的思维题。如果要归因,大概就是输出太少,表达能力欠佳,课堂几乎不参与互动造成的。再往根源了去说,就是孩子现有的知识体系无法处于学习区,也就是跳一跳够得着的区域。雯雯是处于困难区的。
最近,雯雯出现的最明显的也是最严重的问题,是上课不听讲。班里其他的一些孩子也会偶尔上课不听讲,例如滔滔,大维,嘟嘟,然然,但从本质上来说,他们的情况是不同的。这些孩子可能听一遍就完全理解和掌握了,后面老师再讲觉得罗嗦就下意识的去做别的事情屏蔽重复信息了。但雯雯不听,很可能是因为听不懂。昨天英语课下课,我问雯雯上课怎么玩尺子不好好听课,雯雯小声的说听不懂,我说玩游戏也拒绝参加了,雯雯说不会玩。我说第一堂数学课也没听课,雯雯说听不懂。我又问昨天的语文诵读识字课呢,我也看到你没在听,雯雯说我不会。雯雯不是笑着说的,是很隐忍的,用很无助的眼神望着我回答的。我接着对雯雯说,我看到她最近数学做快快算表现得不错,雯雯说是妈妈在家给自己讲的;我说识字也很棒,雯雯说妈妈在家讲的,我说潘洛思维的那些内容呢?雯雯说都是妈妈在家给我讲的。雯雯说每天吃了饭之后妈妈就给自己讲课。
今天数学课讲有序思考,雯雯下课拿着书过来说不会,我挑了一道题,是四个小朋友两两拥抱,问一共要拥抱多少次的题。雯雯的做法完全和老师讲的不同而且是错的。我上课时也确实看到雯雯虽然坐的端端正正的,但眼睛并没看老师,不知道小脑瓜子在琢磨什么。为了让雯雯明白这道题,有四位小朋友被请来扮演书里这道题里的小朋友,孩子们演示了两两拥抱,演示结束后我问雯雯看明白了吗,雯雯摇头。我问哪个地方没明白,雯雯就不说话了。中午午休期间孩子都不睡,我们就一起放了有序思考这一讲的动画片。雯雯并没有看,她在画画。
我想说,孩子现在的学习状态非常不好,在我看来是班里最不好的。而不需要去找任何理由,我只需要直接分析原因:
从长线来说,家长安排得非常不恰当。本来我们说学前班就是在提前学小学的内容。而雯雯是在提前一年半学小学的内容。小学为什么会安排在7-12岁?这是有科学根据的。这是最符合儿童发展心理学普遍规律的。大部分孩子在7岁前处于具体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只是在逐渐展开,并非主导的思维特点,学龄前儿童的主导内容是游戏,大量的游戏。孩子的游戏并不是浪费时间,恰恰相反,学龄前孩子在游戏中融入最丰富的感情,最专注的精力在模拟现实世界,在研究思考探索,在发展社会交往。孩子在游戏中很容易产生“心流”。好的幼儿园会非常重视儿童游戏(当然我说的“好的幼儿园”并非是“贵的幼儿园”!)。通过大量的游戏,家庭劳动和同伴交往,孩子能够积累非常多的生活素材,在进入学科教育后,这些积累下来的丰富的素材将作为孩子思维中的加工原材料,孩子非常容易从具体事件和物品中产生出“心理异象”。心理异象会帮助孩子去理解抽象概念,尤其表现在数学的学科学习上。
教育学家奥苏泊尔曾经说过一句经典的话:“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雯雯真的是缺少课堂教学需要的生活素材。
从短线上来说,在雯雯上课发现自己处于困境时,似乎并没有发生家校共育。虽然我们在家长会上说过,希望孩子们上课认真去学,放学之后只需要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家长可以做课外的扩展。但是课堂内的内容,家长最好不要过多的指导,让我们老师发现孩子的问题,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但雯雯的情况比较特别。因为课堂对她来说听起来有点难,她选择了回避听课,回家后家长辅导课堂内容,时间久了之后就进入了恶性循环:上课不想听,回家拼命补。可谓事倍功半。
对雯雯来说,回家补习对课堂教学最大的破坏,是孩子不再重视课堂上的学习,对上课的情绪和态度发生了变化。而课堂高效学习是一种需要去培养的,需要养成的习惯,需要变成一种定势。而培养的不仅仅是专注力和知识的理解能力,还有情绪情感。孩子对上课是充满期待的欢欣的,还是抗拒排斥的。雯雯的作业和考试情况并不能准确反应课堂学习效率。
再来细说一下雯雯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说一下数学课。我们数学课的设置是非常贴近小朋友日常生活的,例如讲到等量代换,大量的内容都是提供了图片的,还包括动画。孩子们需要做的就是和日常生活相结合去理解即可。在课堂教学中,西西老师会提供大量的机会给孩子们自己复述理解等量代换的思维路径,一些孩子就这么踊跃的举手不断去说自己是如何思考的,在反复的表述过程中掌握了等量代换的本质。有个别的孩子不善于用这种学习技巧,只是不断的听小朋友们的复述以及老师的讲解,如果注意力不分散的话,也是完全没问题的。但是如果没有相关知识的积累,是很难做到不分散注意力的。雯雯上数学课的困难,就在于生活素材较少,互动少,缺少训练表达能力,等等的这一切综合在一起造成的。
语文和英语的学科学习,雯雯也均表现出了类似数学课中出现的问题。然而更严重的是雯雯不太愿意“出声”,之前拼音学的苦就和说话少有很大关系。
另外,雯雯的小手也不太有力,握笔写汉字控制感不强。上乐学写字课会时不时来找我说不会写。其实每个字都有样本和笔画,不存在不会写的情况。问题还是和年龄有关。
2. 懂事不任性,很在意学习成绩得分
我们班里有个很淘气的孩子,总因为淘气被要求下午放学的时候和家长一起留下来和老师谈话。这位家长时常解释说孩子淘气有个原因是年龄太小了。其实雯雯年龄更小。但雯雯遵守规则,非常配合学校管理。并且有她自己的行为标准。
雯雯到学校之后总是安静的找到座位坐下来,安静的跟着其他同学晨读(读书声真的很小),下课乖乖的排队去洗手间,回教室乖乖地准备上下堂课。你会觉得如果忽略上课听讲效率这一环节,从其他任何方面去看雯雯都是一个学霸的样子。我有时候也会想,雯雯来学校学习的动力是什么?让她每天都学的吃力但还要坚持下去的理由是什么?雯雯很想获得好成绩,非常在意。有好几次周测雯雯都没按时交语文试卷,因为试卷里的拼音她完全不会做。她会选择不交试卷去找菲菲老师或者同学把试卷做完后再去找语文老师。
3. 对权力有天然的兴趣。
雯雯喜欢权利。虽然雯雯平时很安静,似乎默默无声,但每一次班里申请下任班长时雯雯都会非常积极的举手申请。这种力量让她很主动的上台去发言竞选,并最终在第四个月份的班长竞选中胜出。每一次的班长竞选她都没放弃过。
我们班同时有两位班长。当雯雯当选班长后,班里平日整队维持秩序的是另一位班长,雯雯并没有被老师安排具体任务。似乎只有一个头衔。后来有几次下午放学,我发现雯雯会动作很快的冲到队伍最前面开始整队。并且她觉得很满意。
我觉得对权力有兴趣是特点,如果孩子有这样的兴趣爱好,家长能因势利导,对孩子的发展来说也是很好的方向和思路。
4. 沟通能力较弱,有待加强
当雯雯遇到学习困难时会主动来找我寻求帮助。这点非常好。但是!似乎对雯雯来说,她来找到我了事情就办完了。。。实际上我却很难帮到她。为什么呢?来看看下面的情景感受一下:
雯雯:这个我不会
我:是哪个地方不会?
雯雯:都不会。
我:我们来看一道题。^%&$$^$^&%....刚才讲的听明白了吗?
雯雯:摇头。
我:是哪里没听明白?
雯雯:不说话。过一会儿小声说一句:都不会。
平时雯雯和小朋友们在一起玩的时候也会聊天说笑,但大多是其他的孩子发起话题。雯雯也很少讲述自己的看法意见感受。我认为这是雯雯最应该去加强的环节。我经常看到雯雯妈妈来接雯雯。很多其他孩子都是老人来接,但雯雯都是妈妈。我想雯雯妈妈应该会有更好的条件和雯雯进行亲子互动,发展孩子的沟通能力。多让孩子去谈自己的感受,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非常重要。
希望雯雯在全年班里能收获更多来自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