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最近,一批“小恶魔”就出现在校园。
前段时间,邯郸一个初中生被同班同学霸凌致死的新闻,引发了全国人民的无比愤慨。就在人们还在关注那几个霸凌者到底会受到法律的何种严惩时,一个13岁女孩因不堪同学霸凌而跳楼身亡的悲剧又发生了。
3月24日晚10点,福建晋江一个13岁的花季少女,从出租屋的楼上跳下,不治身亡。
据这个女孩的母亲讲,她女儿平时性格活泼、开朗,就在出事前两个小时,还和她一起吃火锅。但分开不久,这位妈妈就收到了女儿的微信:妈妈,我的生命就要终止了。我没有办法在灵水呆下去,霸凌我的人每天过得这么开心,我心里好不舒服,很恶心。最后她说:妈,来世还当你女儿。
这个时候,这位母亲才知道女儿被霸凌的事。可是,女儿如花的生命却戛然而止了。事后,查看女孩的手机,才发现女儿被同学长期霸凌,而且霸凌她的人还不止一个。同时,这个女孩还多次给霸凌她的人转账。
看到这样的新闻,相信所有的人心里都会非常难受,心疼那一个个太过年轻的生命,还没真正长大成人,便匆匆离开了人世间。同时又对那些霸凌者深恶痛绝,为什么就能那么冷血无情,要残害同窗手足?
为什么校园霸凌的案件那么多?在这些悲剧的背后,到底反映出什么问题?
首先看看霸凌者。
最近发生的几起校园霸凌案件,霸凌者都是未成年人,他们之所以敢肆无忌惮地霸凌同学,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1.霸凌者的家庭教育是有问题的。
据了解,大多数霸凌者自己就是家暴的受害者,他是从父母那里学会了如何霸凌别人。
曾经看到一个霸凌者在学校霸凌同学之后,被老师叫了父母。这个父亲一上来,就对这个孩子拳打脚踢。孩子被打倒在地,他的母亲在旁边恨铁不成钢地说,“你怎么不去死?我怎么生出你这样的人渣出来?”
而这个孩子,被打得鼻青脸肿之后,眼里没有一点泪,有的只是仇视、挑衅的目光。
一个从来没有感受过爱的孩子,是生不出一颗爱人的心的。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怎么对待孩子,孩子怎么对待别人。
2.《未成年人保护法》成了这些霸凌者的保护伞。
这些法盲别的法律他不懂,但他知道未成年人杀了人也不用偿命,所以他霸凌别人无所顾忌,因为他受法律的保护。
3.从学校层面来说,学校和老师有意无意的放任,也是造成校园霸凌始终无法消除的原因。
有些学校,重视的是考试分数和升学率,没有把校园霸凌当成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等出了大问题,才开始亡羊补牢,等风头一过,又把它抛之脑后。
教育,就是防范于未然。如果学校和家长都重视起来,教育孩子,不要当霸凌者,了解霸凌对他人造成的危害和痛苦,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和后果,相信没有人愿意用自己的前程,去换霸凌的一时之快。
接下来,从被霸凌者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原因。
很多校园霸凌案件曝光之后,父母才知道孩子被霸凌一事。为什么很多孩子宁愿默默忍受身体和精神的长期不适,也不愿意向父母或老师袒露心声?
第一,从家庭层面来看:
首先,这可能跟家长平时与孩子的沟通态度有关。
在父母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父母给了孩子一个印象,就是无论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情,错的总是孩子。
比如有些父母听到孩子在学校里挨了老师的批评,或跟同学打了架,他们的想法就是:孩子是过错方。
他们喜欢说:“为什么老师会批评你?”“为什么同学打你不打别人?”甚至有些父母还会再打孩子一顿,以此表明自己的教育是没有问题的,自己尽到了父母该尽的教育义务。错的是孩子。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在外受了委屈,是不敢回家去说的。他们害怕父母不理解自己,说不定还要受批评,挨打。所以他们情愿自己忍着,不说。
其次,父母的敷衍态度,让孩子感觉说了也起不到作用。
有些父母认为,在学校里,同学之间打打闹闹是正常的,你打不过他,就离他远点,惹不起,还躲不起么?
家长无所谓的态度,也让有些孩子不愿跟家长说。
如果家长平时能够多理解孩子、鼓励孩子。无论什么事情,都能够和孩子站在一起面对,让孩子相信,父母永远是他们坚实的后盾,那么孩子有什么事,都会主动告诉家长,就可以避免一些悲剧的发生。
第二、就孩子个人层面来看:
有些孩子确实比较胆小。
在学校里受了同学的欺负,一是害怕家长不能为自己出头,二是就算家长或老师出面干涉了,但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反而让霸凌者更加变本加厉地对付自己,所以选择忍气吞声。
还有少部分孩子,在父母长期的消极暗示(孩子不好,孩子自己的问题)下,会认为确实是因为自己不好,才会让同学霸凌,所以他们更不敢,也不好意思出去说。
殊不知,孩子越是胆小懦弱,霸凌者越是有持无恐。
有个霸凌者说,他喜欢挑那些老实的孩子下手。原因竟然是他看见那些老实的孩子,在被他霸凌之后,表露出害怕、胆怯的表情,仿佛让他看见了那个挨父母打的自己,他痛恨这样的自己。所以,只要他看见哪个孩子表示出懦弱,害怕,他就打得越狠。
原来他讨厌的是那个懦弱的自己。他霸凌同学,其实只是发泄对自己的痛恨与不满。
所以家长要多鼓励孩子,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教给孩子一些反霸凌的技巧,让孩子在面对霸凌时,有反抗的勇气,有保护自己的能力。
第三、从学校层面来看:
这点与前面霸凌者是一样的。学校与教师的不够重视,没有经常性地开展反校园霸凌宣传,让孩子没有勇气、没有能力站出来反抗和申诉。
孩子是一个家的希望。愿社会、学校、家庭,一起行动起来,坚决杜绝校园霸凌,还孩子们一个安全、友爱的环境,愿他们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