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樊登讲《不管教的勇气》,樊登亲历的小故事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有一回带儿子跑步,结果,没一会儿,儿子就跑不动了,对着他喊到“爸爸,我受不了了,太冷了,风太大……”说着就想哭,想用走的方式。樊登心里就想“这孩子虽然情商很高,学习很好,但缺乏毅力可不行啊!”他想着纠正孩子,可这时他突然想起了《不管教的勇气》书中的内容,意识到自己想纠正孩子的想法不对,因为这是在对孩子横加干涉,打乱孩子的节奏。若这样做,就变成了他替孩子解决问题。这怎么能行了?于是,樊登改变了做法:他让孩子先回家休息。后来,等樊登跑完步回家后,他发现儿子在家里坐着,还有些难过。他并没有和儿子谈论这件事,只是问了孩子“身体舒服一点儿了吗?还难受吗?”他之所以有此转变,是因为他脑海里浮现出孩子生病时的场景,在那一刻,相信所有父母都只有一个心愿:惟愿孩子健康。结果,孩子主动对樊登说“爸爸,我们下次能不能换个更好的时间跑步?”原来,孩子并没有放弃跑步,他也清楚自己需要解决这个问题。樊登说:其实只要孩子健康、开开心心、阳光,父母就该接受这是他最真实的一面。樊登接纳孩子的现状,不急于去改变孩子,反而让孩子自己解决了这个问题。这真的值得每一位父母学习。而这背后都是因为他摆正了自己的心态,不强迫孩子达成自己的期望,懂得满足,不过分焦虑。而这样一个良好的心态是对教育者最基本的要求。
02
记得上个月,在高考最后一门英语科目结束后,合肥十中考点门口,一位男孩身着黄色T恤面露微笑,脚步轻盈地走出考场,径直走向守候在考场外面的母亲。他刚说完“妈,我有话对你讲”,便跪在了母亲面前,大声对母亲说:“谢谢你,这些年你辛苦了!”母亲立刻将孩子揽在了怀中。网友们纷纷表示这么有孝心的孩子一定会考取一个好成绩。后来结果不出所料,他考取了635分的好成绩。对于这个结果,这位男孩并不满意,但母亲说她很满意。我很欣慰,母亲有一个这么良好的心态,我相信正是母亲认可孩子,给予孩子鼓励,才使得这个孩子在单亲家庭中也能成长地如此阳光、开朗、有孝心。而这些好品质,已经远远胜过成绩。
想起一次坐公交车,旁座一位母亲和朋友打电话,闲聊之中几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记忆。“我孩子这要中考了,可成绩一直提不上去,我真是担心他考不上高中。”“我现在是这么想的,如果要强迫他努力学习,作用肯定不大了,或许把要求放低点,只要身体健康,我可能更舒心。”说完,这位母亲自己都笑了。其实有时候,或许把姿态放低一些,我们更易满足。
接纳孩子,认同孩子,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替他思考,我们才能看到真实的他,才能想好接下来要走的路。看到过一句话:爱孩子,就要学会接纳孩子,包括孩子的优点和缺点,相信孩子一定能行!要有足够的耐心,陪伴孩子健康快乐成长!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