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丁昆朋,我想分享给大家三件事:一是加入了007,成为了12班的一员;二是持续保持日更,发表在简书(丁昆朋YKPD)和steemit(kunpengding)上,喜欢可以关注我;三是我持续“坐享”了370天。今天想要分享自己的一点关于写作和阅读的心得。
对于哪些时常输出文章,传播影响力的人,大致有两种方式:
像绝大多数人那样,逼迫自己每天要日更,强迫自己输出,扔到网上,不管不问了;另一种方式是花一段时间输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章,然后花一段时间推广这篇文章。
很多人看到这两种方式,自然而然都希望采用第二种,一方面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另一方面每天日更太苦逼了,太难了,一不小心就忘了。
不过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做不到输出高质量的文章,即使给我所谓的“一段时间”,我也做不到。怎么办呢?
也许这是很多普通人起步时就必须面对的一个事实,而这个事实再加上懒惰和做不到,就会导致另一个更坏的结果,那就是直接放弃写文章,直接放弃输出,这也是我暂时不那样做的原因所在。
而我之所以采用每天强迫自己输出,就是为了为能够输出高质量的文章做准备,打基础。我写不出高质量的文章除了思考的深度,方法,不足之外,还有一个我一直忽略掉的情况,那就是我自己的阅读能力也不行。
换一句话说,阅读能力的差导致了输出的能力也差,更差的是思考也一般。以前我都是怎么读的呢?就是拿到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直接开读,读到哪里算哪里,根本没有思考过它们表达的意思,它们的结构,更为可怕的是我的“速度”。我常常是快速的阅读,当我读完它们的时候,也就忘了它们,感觉没有什么收获。
幸运的是,我慢慢意识到其实阅读也是方法论的,而我现阶段采取的就是每天至少25分钟或者一章当作我读的标准。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方面我可以慢慢来读;另一方面我也可以抽出任意的25分钟来做这件事,可以更自信的把握时间,有一种掌握自己人生的感觉。
我也从笑来老师的更新的文章中,学习到了一种精度的阅读方法,这是我迄今为止见过讲的最为清楚明白的方法。
一是当你看到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的时候,当你读第一句话的时候,你需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们称之为S1。在S1中我们单独找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等等词语在脑海里过一遍,然后去掉其他词,筛选出名词和动词,这句话也就理解的差不多了;
二是我们接着读下面这句话,可以称为S2,我们要做的也是理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三是就是寻找S1和S2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分为两种:一是S1被S2支持;二是S1和S2共同支持另一个句子。
S1被S2支持其实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一是what(阐述,举例);二是why(原因,结果,分类,目的);三是how(方法,手段,步骤)。S1和S2共同支持另外一个句子可能之间的关系是:并列,递进,转折。
其实这样读的时候,自己的思考量是非常大的,但也是值得的。句子可以这样理解,段落,章节,一本书也是可以这样来理解的。
当我知道了这些方法之后,我不仅可以这样阅读,也可以这样写作,这也许是写出高质量的方法,但我写的时候从来没有这样思考过,这是需要刻意练习的。
阅读和写作其实是一个输入和输出的过程,而这个加工的人就是我,我需要持续不断的加以练习和践行。
谢谢大家!我也把文字版分享给大家,喜欢的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