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令过了立春,空气里似乎真就多了一层暖意。走在小城的街上,当有风儿拂过脸颊,那种柔和舒展的感觉更能让人生出欢喜之心。
北方的冬天来得早,去得迟,所以人们盼望春天的心情就像盼望久不归家的恋人一样望眼欲穿。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翻阅宋词鉴赏词典,读到辛弃疾的这一首《汉宫春•立春》忽然就被那种婉约内敛的情绪所打动。心下不禁也在猜想,这个素以旷达豪放著称的宋代词人如今面对春天怎么也就有了易安居士的风骨与惆怅呢?看来春天不但多风多雨,更让人多了一份特殊的情怀。
这种惆怅婉约的心情,在这首词的下半段似乎表达更甚“年是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却笑东风从此,便熏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这首词处处切《立春日》题目,以“春已归来”开篇,写民间是日欢乐习俗:袅袅春幡,黄柑荐酒,青韭堆盘,而自己对天时人事却别有一番感触:燕尚“梦到西园”,塞雁尚有乡国之思,何况“渡江天马南来”志在恢复中原的辛弃疾,能不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都说宋词美,尤其能在宋词里遇见春天,更美。但我觉得清代也不乏这样的文人雅士,比如清代文人黄景仁的那首《卖花声•立春》更把作者那种流光容易把人抛的无奈与惆怅表达的淋漓尽致。
“独饮对辛盘,愁上眉弯。楼窗今夜且休关。前度落红流到海,燕子衔还。书贴更簪欢,旧例都删。到时风雪满千山。年去年来常不老,春比人顽。”
尤其后两句“年去年来长不老,春比人顽”更把作者那种挥之不去的惆怅情绪表达到了极点,不说人渐老,反而利用拟人化的手法说春“常不老”。结尾处,更以一句“春比人顽”来把那种时光易逝,更是现实留不住的感伤情怀表达到了顶点。
是啊,春比人顽,好一个顽字来做结,诗人笔下的顽或许是顽强的顽,说是春天比人顽强,更耐受时光的漫长。而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顽皮的顽,你看节气刚过,便已是草露花颜,早有不畏寒的植物争相挤破了春天。
春比人顽,春,就像个永不知疲倦的孩子,如果不出去走走,你又如何感受这份大自然的馈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