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再次二刷这本书,第一次读的时候,我还在大学。当时边看边跟着这本书养成记录时间的习惯,但是还是没有领会到这本书的精髓,再次翻阅,依旧是颇多感慨、颇多自我完善。
这本书不是鸡汤文,我们可以根据作者的思路进行学习、工作、生活。在我看来,这是一本指引我们“如何好好活着”的书。
这本书一共分为九个部分,此次我分享的恰恰是前四个部分(后面5章还没有进行只字不差地阅读),算是我这一周以来阅读的感悟吧!
一、摆脱对时间的困扰
我们一直苦苦烦恼于没有好好珍惜时间,可是并没有思考过:
我们无法管理时间,而真正能够管理的是我们自己。
所以归根结底问题出在我们自己身上。
而解决问题的核心思想只有一个—一切都靠积累。
二、磨炼心智
心智究竟是什么?
一个人的心智就是其过往获得的一切知识及经验的总和
(包括基于这些知识和经验造就的思考方法、思考模式)。
其实就是我们亲身经历后的真正体会。
我们甚至可以思考我们的思考方式和思考结果是否确实是合理的思考方式和思考结果。
只有学会正确的思考才意味着真正进化成人。
看穿这一切,摆脱自己的局限,需要心智的力量。
【分享一个磨炼心智的好办法:冥想/坐享。】
三、认清现实
1、速成绝无可能
期望速成的原因是:
a.自己的欲望无限
b.要完成的事情太多
c.自我满意度的不断下降
出路只有一个起点—接受现实。
告诉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时间,我没办法一蹴而就。
2、交换才是硬道理
给我什么我就用好什么。
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去换能换的东西。要不断想办法运用心智的力量去识别那些死循环和恶性循环,然后在好像不可能的情况下跳出去。出者存,困者亡。
【小练习:拿出一张纸,将其划分为左右两半,然后做两个列表,左边是“我有的”,右边是“我要的”,逐一罗列。完成后要尽量客观的判断:先划掉“我要的”当中那些无法用“我有的”换取的;再仔细判断在剩下的能用“我有的”换取的那些“我要的”之中,哪些是必须的、必要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并在其上做重点标记。偶尔会有一些“我要的”无法用现在“我有的”换得,却又是必须、必要,甚至不可或缺的,这需要我们认真考虑用什么样的手段再积累一些“我有的”,从而有足够的资本换取那些“暂时换不到但极其想要的”—或努力勤奋,或投机取巧。 】
3、完美永不存在
没有人能够做到完美,我们至多能做到接近完美或者更接近完美,所以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时刻忍耐,各种各样的不完美,否则事情根本无法完成,最终完成的事情结果也常常是不完美的缺憾必然存在。
4、未知永远存在;
首先,我们要承认自己不可能全知全晓。
其次,我们要了解未知分为两种:一种是永远不能解决的,另一种是在可预见的未来也许能够解决的。
一个相对有效的策略是:当有问题解决不了时,可以先把它记下来,然后继续前行。注意,一定要把问题记下来。
5、现状无法马上摆脱
接受现状才是最有策略—有什么做什么,有什么用什么,做什么都做好,用什么都用好。要想办法在任何事情下找到情趣(使命感)。
6、与时间做朋友
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怎样判断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确,核心只有一个:看它是否现实。
四、管理自我
1.估算时间
要想提高估算时间的能力,就要从现在开始养成习惯: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判断其熟悉程度(或陌生程度),再据此判断估算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2.及时行动
接受任务时候,从“现在就开始”执行才最好。
认清并接受“只要做事就一定会出问题”这个现实很重要。保持“到时候能做多好就做多好,总好过什么都不做”的心态。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任务,从 现在!开始行动
3.直面困难
合理的时间安排应该是这样的:迅速做完简单的部分,把节省出来的时间放在困难部分的处理上。
4.关注步骤
多花一点时间去“三思”
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考虑相关的三个方面/属性:
内容what,原因why,方法how。
思考方法需要从领悟内容入手,不停的细分、拆解任务,而且越具体越好,直至每个小任务都可以由一个人独立完成。
五、制定流程机制
1、并行串行
养成一个习惯—把要做的事情用纸和笔写下来,把任务落实到纸面上,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分辨出哪些任务是简单而又机械的,哪些任务是相对复杂而又灵活的。需要思考的就是“非机械“的,然后,尝试把一个非机器的任务和一个机械的任务搭配起来完成。如:边跑步边听得到
提高效率的重要前提是执行者足够了解这两个任务,且对自己有足够清楚的认识。
2、感知时间(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及自己的行为与时间“合拍”)
事件-时间日志是一种基于过程的记录,基于过程的记录要比基于结果的记录更为详尽。
3、记录开销
请准备一个本子和一支笔,随身携带。记录 如:上午去健身房。8:30从家出发,10:15离开。花费105分钟
【练习:认真回忆并记录昨天/前天/大前天/上个星期/上个月/上个季度/过去一年做的事情,逐条记录下来,每条前面写上标号,后面标注出花费的时间;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每天晚上回忆并记录当天做的事情;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每天随时记录自己刚刚做完的事情花费了多少时间】
4、制定预算
每天制定时间预算,并给列表中的每项任务标上权重可以用数字1~5进行标注。
用理智指导自己的行为:无用的事情,哪怕非常有趣都不应该去做;而有用的事情,哪怕非常无趣,都应该去做。
5、计划
计划成功的前提目标现实可行
已经有人做到了,并不代表我也能做到。思考:他用多长时间做到的?他通过什么方式做到的?我和他的区别究竟在什么地方?哪些是我确实无法超越的?我的相对优势在哪里?我有没有可能通过一些方式弥补我的相对缺陷?也许还要问更多的问题。
一般来讲,期限越短、内容越清晰,目标却越容易实现。
6、列表
有意识地控制自己,让自己不要去做那些没有实际意义的事情。
标准只有一个:是否对目标(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的实现有益。
除非万不得已,否则千万不要在整个任务完成之前中途更改列表中的项目。否则会导致整个任务永远无法完成。所以,如果有了主意不用放弃,只需要启用另一个列表,标题是“下一阶段任务列表”把它们记下来就好。
7、流程
为常见任务制定流程是一个必须养成的习惯。
要想加快执行重复性任务的速度,只需在遇到重复性任务时先将其做完一次,然后马上总结、整理、搞清流程,再靠近一步的实践把它变成“闭着眼睛也能做好”的事,这是提高效率,减少失误的根本手段。
这个简单的习惯,日久天长会让人与人之间产生巨大的差异。
8、预演
需要执行的任务越重要,这种预言就越关键,只有经过大量的预言或者练习,我们才能够在实际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有出色的表现。
任何动作演练到一定次数,就能准确完成—甚至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
9、验收
为了能将验收机制落到实处,我们应该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拿出纸和笔写下每一个预定的验收标准。
在任务完成时拿出之前的标准对照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这种简单的方法,有着不可思议的神奇力量,它会让我们注意更多的细节,进行更多的思考,并不由自主得更为专注。
我的感悟与改变
之前我就养成了记录时间的习惯,但是记录归记录,针对于记录的时间以及相应的效率没有进行思考-反馈-总结-精进的良性循环,导致自己的生活状态不佳。
改进:列计划—标明今天最重要的事—预估每个任务完成的时间区间—记录每完成一个任务的时间—晚上或者第二天清晨复盘(这两年养成记日记的习惯,这个改进对我而言不是困难,但是我从{想记日记}到{坚持记日记},有4年的时间跨度,所以一开始没有做好真的不要紧,只要你心里有这个渴望,一切都会变好)
从睁开眼制定任务流程,打开美好的一天:早上起床—打开轻音乐—转眼珠—脸部瑜伽—称体重—喝温水—冥想—列任务—自制早餐
目前的一个期望希望把碎片化运动加入到日常的生活中,在忙碌的时间没必要特意去健身房。希望达到不动身体就心里发痒的条件反射。
大家有没有把“我有的”和“我要的”写下来呢?不知道写完后的你,心情是否跟我一样百感交集。
愿我们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本可以更好的你,并不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