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回老家看我爸的时候,看到堂弟新建起了一栋楼房,我就感觉他好厉害,堂弟是镇上一所普通初中的老师,工资就2到3千左右,他还很早在市里还买了房的。当时我在2010年左右在广东买的房,首付全部都是自己打工赚的钱,没借过外面一分钱,当时心里也是在想,打工十年终于实现了买房的目标,心里是很欣慰,那年我回老家的时候,堂弟过来玩他说自己也在市里买了房,我就惊愕了,他那点工资怎么买房,后来才知道是向他弟借的,他弟做生意赚了几十百把万,他本人只有2-3万块,借了10多万交首付在市里买的房。
然后过了两年我准备买车的时候我又听说堂弟也买车了,他真够快的,不过我的是全款他是贷款,我买的日产他买的吉利帝豪。
现在回到老家我看到他建的新房,我感觉自己要落后于他了,我本来也要在老家建房子的,这是我的目标之一,可是资金还没到位,钱也没赚够,没有50万不敢轻举妄动,我也不想借。那天我跟他聊天,他主动说出了所有的情况,他说建房的钱自己只有5万,向他弟借5万,向岳父借10万,共20万,加上装修25左右吧,大部分是借的,他说自己是真没钱,但是形势逼人,不这样搞就落伍了,看看周围左邻右舍都在建房子,只能借钱也要做了的,况且亲戚的钱不急的,有就还一点没有就迟点。
我在想他是感觉不到压力吗?也许一屁股债也没往心里去,或者有一点压力吧,问题的关键是他找到愿意借钱的人,这就够了,还钱?我估计周围的人都是这样的,这辈子背了满身债慢慢还,这种状况并不单单是你一个,别人都不怕死,就你怕死?
这种提前消费模式是由西方引入的,这让我想起媒体上报道过的一篇文章说一个美国家庭,他两夫妇到老死也没能还清银行贷款,这又怎样呢?至少他们提前享受了美好的生活,人的一辈子那么短,如果按以前传统的消费观念,奋斗到有钱了老了才去享受,享受的时间也太短了吧,再说奋斗到老也没赚到钱岂不是一辈子享受不了?
所以你认为的奋斗目标也许在别人眼里不过就是闭眼都能实现的事,就是借钱嘛。
但是如果要撇开钱的因素,人的一辈子最重要的是经历,就是说要做好某些事情,经常听到有人说我这辈子一事无成,其实就是说自己的人生太没意义啦,没干过什么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