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出去玩了,很久不见的朋友,冒雨约了一场,开心是开心,但所有任务都是到晚上才开始进行,所以时间也会稍晚一点点。
在朋友圈看到一个还在上学的妹妹发的感想,说近期听到马未都关于读书的一句话,觉得十分精辟和惊艳,那句话是这样说的:你读过的书,其实有百分之八十都是没用的,顶多有百分之二十是有用的,而问题在于你当时不知道哪些是那百分之二十,所以你才要读书,一直读书。确实挺有感触的,因为无知,才要读书,因为不知道怎么读,才要一直读。整个三月的计划,唯一没有坚持下来的,就是阅读这一项。
记得小学和初中时期,我很喜欢读书,每学期领到新语文课本,都会被我在一天内翻遍。除此之外,在外面买到的课外书和练习册,阅读部分也都会提前过一遍,依然觉得意犹未尽。这种对阅读的热情直接影响到我对文字的兴趣和基础知识的积累上,整个读书时期,语文和写作一直是我的强项。
但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外公外婆带着我,能给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就已经很辛苦,没有过多精力给我挑选课外书,小学时期的唯一一本作文书翻到破,许多篇章我到现在都还记得。后来慢慢长大,交的朋友多了,可以做的事情多了,为自己不好好学习找的借口也更多了,慢慢地,阅读就荒废了。算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在最喜欢读书的年纪无书可读,现在各种形式的图书馆各种功能阅读APP多到泛滥,却再没有专注读书的劲头了。
“知识就是力量”从来都不是一句口号,书里有一个广阔的世界。毕业以来深刻意识到自己的无知的贫瘠,每年都买很多书,坚持过,放弃过,从新开始过,到现在始终无法投入进去,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读书只是一种形式,自我安慰,表示我上进过。
那么从明天起,从床头那本书开始,试着去找找每本书里面的百分之二十吧。B站有一个学习博主分享过自己的阅读经验,一本书几十万字,通常都是围绕一个主题或中心来展开的,学会捕捉一本书的灵魂,比你背诵一本书的收获都要大。读书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拿到一本书,不要盲目地流程化地从头读到尾,找到作者想要表达的灵魂,看看作者是如何阐述他的观点,以什么方式佐证他的论点,想要传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这个才是文章的精髓。
我追的豆里面也有很爱看书的人,他有一个很好的读书习惯,就是摘抄。摘抄是对一本好书最基本的尊重,好词好句好段落,感动你的启发你的,甚至是让你产生困惑的,都可以做以简单的记录,让自己有思考和回味的空间,如此才不枉费你读一本书的时间和精力。读过就忘,不求甚解,久而久之,读书的乐趣就不在了,读书的乐趣也是需要自己去探寻的。
段落和想要表达的,都是乱七八糟,无逻辑和顺序可言,晚了,困了,先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