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小小的乡愁

你记得跨青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

秋水长天人过少。

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桃花扇·余韵》

                      摘自《文心》


周二出出差跑了一趟岳阳县步仙镇,同事开着车在平稳的乡道中疾驰,我漫不经心地看着车窗外飞快后退的房屋、田野。

一栋普通的农家小屋晃入眼帘,白色的墙壁,下半段绘着半人高水蓝色墙漆,与我儿时家乡的小平房很相像。

不由得使我忆起了儿时一个稀松平常的午后。

记忆是有声音和味道的,鸟儿的啼啭,泉水的叮咚,松叶散发的淡淡芬香,伴随着这些声音和味道,我从睡梦中醒来。

上午邻家哥哥姐姐带我去爬山,家乡的山林树木掩映,层峦有序,色彩流转,雄伟裸露的石峰镶嵌其间,周遭怒放着一簇簇红色白色或是青色的花朵。

没有既成的登山道,我们从灌木、藤枝的空隙处摸索着上山,满地落叶在我们脚下嘎吱作响。大一点的孩子在前面开路,霸道地推开挡道的花草。

我们是大山的主人,无论大人小孩,我们奔向大山深处,如同回到母亲的怀抱。采一把野果,撷一束山花。大山温柔地笑了,轻轻拂过树梢,拂过我们的脸颊。

带着归途的疲惫,我在香甜的空气中沉沉睡去。

醒来已是半下午,知了在树上高亢地吱喳叫唤,汇入山间鸟儿的交响乐。我从山上采回的映山红被插进一口深蓝色玻璃瓶,那是爸妈结婚时新房的装饰品,两个花瓶质感似琉璃,仿佛瓶中盛满蓝色厚重的液体。

爸妈不见踪影,我走出卧室,走出堂屋,跨过高高的门槛,手指抚过水蓝色墙面,乡下的小屋,白天总这么门窗大敞。

屋旁有棵粗壮的板栗树,树根自地下溢出,裹挟着泥土,盘踞如田垄。

板栗成熟的季节,村里人用竹竿将青青的刺球从枝头挑落,装进竹篾编成的大筐。孩子们则每天在树下扫荡,从树叶中、草堆里发现成熟掉落的板栗籽。

走过清澈的小溪,泉水欢快地从山顶向下奔入水田中,有时被松枝枯木挡住去路,它变得沉寂,但却暗暗蓄着力,从粘稠的淤泥中挣脱而出,继而欢脱着继续向前。

溪水旁有一座“桥”,现在想来应该只是一块窄窄的石板,高高架于潺潺流水之上。爸爸说我是个笨孩子,在这桥边摔了数不清多少跤。现在记忆中已经没有疼痛的感觉,只膝盖上永远留下了两条状似毛毛虫的疤痕。

走下小桥,来到田埂旁,忽听有人唤我,是下屋的姣姑,艳阳底下她满面笑容:

“舟舟,你爸妈呢?天可热了,喝口绿豆粥吧。”说着晃了晃手里的铁罐。

男人们在田里干活,女人们一边忙家务,一边做着绿豆粥或凉茶预备送去地头。将水和绿豆放进带盖的铁罐,塞进灶下,铁罐被火舌舔得焦黑,绿豆粥却带着浓浓的柴火香,清新解渴。

其实这些并未发生在同一个午后,而是四五岁的我所残存的无数个与故乡有关的回忆。

上学以后我便很少再回老家。如今板栗树已经被砍断,小桥变成了坚实的土路,家乡在岁月起伏中不断更换着面貌。

不记得哪年起,家乡也修了崭新的乡道,蜿蜒曲折地穿过一户户装点着花草的小院,在田野和山岭间绕啊绕,却再也绕不到记忆中的那个地方。

并非如今的家乡不美了,家乡依然青山碧水,乡亲们依然朴实亲切。但掺着柴火香的绿豆粥,满插映山红的玻璃瓶,却永远遗留在了那个稀松平常的午后。我已然长大远去,不再是小孩子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晚自习结束后,成绩好又漂亮的班花走出了校门,回到单租的房间里一边惬意的吃着锅巴一边演算着一道棘手的化学题,犯困的时...
    佘大玻阅读 3,899评论 0 0
  • 从决定自学中医也有一段时间了,可是工作繁忙,只能利用碎片化时间看书,但是没想到这碎片化的学习让我昨天取得了小小的成...
    CPA小乔阅读 2,839评论 0 5
  • 家乡在一个西南边陲小镇,距离省城717公里,从省城开车需要整整12个小时才能到县城,从县城到家里还需要2小时左右。...
    Eavy阅读 1,365评论 1 1
  • 杨小云说他一位亲戚得了重病一夜间就没有了,他在火车站接我的时候见面第一句话讲的. 我很不舒服,为我兴高采烈的提着行...
    迎春纳福欢乐家阅读 1,917评论 1 5
  • 一(蛰伏) 冬日的傍晚,坐在核桃树下,端着一碗稀粥,在汤水里有个脸庞黝黑,头发稀疏,嘴唇肥厚,小眼睛一眨一眨好像没...
    货车司机牛二哥阅读 3,996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