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们,我想你们一定都听说过或是亲眼看到过动物们的神奇本领,比如壁虎可以自动脱落的尾巴,小狗特别灵敏的鼻子,还有松鼠总是嘟起来的颊囊……等等,但是你们知道么,动物们的这些神奇本领其实是它们为了适应大自然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技能。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了不起的动物故事》这本书,一起来发现动物们身上那些有趣又非常神奇的本领。
这本书的作者权五吉在韩国被誉为“蜗牛博士”,因为他写过很多关于蜗牛的书,比如《蜗牛的梦想》、《度过大海的蜗牛》、《飞翔的蜗牛》等。但是除此之外,权五吉还写了很多很生动的关于动物的科普类书籍,其中就有我们今天要了解的《了不起的动物故事》。
首先,让我们对动物进行一个简单的分类,我们按“有无脊椎”可以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是指动物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类;无脊椎动物则是指动物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比如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等等。
在《了不起的动物故事》里面所提到的动物都是脊椎动物,也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无论是大小像拳头一样的麻雀,还是个子超过五米的长颈鹿,或者是地球上体积最大的哺乳动物鲸鱼,它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适应着大自然,在不断进化的过程中实现着物种的繁衍。
相信当你读完这本书之后,你也会和我有同样的感受 : 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有时也不得不配佩服动物们那些很有智慧、很神奇的本领呢!
比如物种之间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常常会展开十分激烈的竞争,因此不管是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还是看看似平静安稳的水底,抑或是寂静的丛林深山,时时刻刻都有着物种的竞争。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食物链的存在,才让生态得以平衡。而不同物种之间也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默契,从而得以和谐相处。比如本书一开始提到的鰁鱼和鲦鱼,这两种鱼都是以水栖昆虫和小甲壳类为主食,它们的产卵期也相似,都是在四五月份交配后在河底产卵,但是这两种鱼却能够生活在同一片水域相安无事,那么它们为什么不会出现物种间的竞争呢?
原因很简单,虽然这两种鱼生活在同一片栖息地,但它们会适当分开活动的时间、空间和食物来避免物种间的争夺,比原因很简单,虽然这两种鱼生活在同一片栖息地,但它们会适当分开活动的时间、空间和食物来避免物种间的争夺,比如鰁鱼生活在偏水面的地方,鲦鱼则生活在偏水底的地方,另外,它们的食物也不同,上层的鰁鱼专吃漂下来的食物或是昆虫,鲦鱼则会用向下突出的嘴吃掉水底和黏在石头表面上的食物。你看,物种之间也可以通过生存空间和获取食物的方式不同来达到一种平衡与和谐。
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海葵和小丑鱼。海葵一般生活在海地岩石缝或是岩石表面,因为很像绽放的花朵,所以也被人们称为“大海之花”。海葵最大的特点是拥有可以自卫和捕食用的刺胞——这是一种特殊武器,通常情况下,如果有鱼被海葵的刺蛰到之后都会一命呜呼,但唯独可爱的小丑鱼却能够存活下来。
那么为什么小丑鱼不怕被海葵蛰到呢?
这是因为当小丑鱼被海葵蛰到之后,身体会产生免疫,再被蛰到就不会有任何的问题了。所以要是小丑鱼在大海中寻找食物时,遇到了大鱼要吃它,小丑鱼就会立刻躲到海葵的触手里,如果不明真相的大鱼也傻乎乎地跟着小丑鱼游进海葵的触手里,那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对了,大鱼就会被海葵蜇到,变成海葵的食物,这样海葵保护了小丑鱼,小丑鱼又给海葵提供了食物——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叫做“互利共生”。在动物界里,这种互利共生的现象很普遍,比如蚂蚁和蚜虫就是很典型的互利共生的关系,蚂蚁从蚜虫那里获得分泌物用来补充营养,而作为报答,蚂蚁也会击退瓢虫来保护蚜虫。
你瞧,有时,为了争夺资源,动物们的竞争很残酷、很血腥;但有时,它们却可以与周围的动物伙伴们和谐相处,它们就是在一种“竞争——掠夺——共生——和谐”的关系中生存繁衍,这是动物们的生存之道——它们不说话,却教会我们看到了生命的神奇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