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你好》是儿子书房最近读过的一本书,刚拿到这本书时曾担心偌小的年纪不会读懂生死边缘的故事,不能深刻理解生老病死、生离死别,对医院的认识仅浅留在头疼脑热时门诊挂号和打点滴而已。
当他用了两天的时间看完这本书后,读后交流时给我说了句很简单的话:“这本书太好看了”。这是他的惯用语言,我却明白他一句太好看了包含了很多内容,包含了理解,包含了懂得,包含了宅心仁厚,也包含了对书籍阅读面的多元化拓展。不应该让他们只看到岁月静好,也应看到生死无常,旦夕祸福,肉体之复杂及脆弱,了解健康和疾病本是相隔不远的比邻。
这本纪实的医生手记,故事简短易懂,真实感人。当我翻开这本淡蓝色线装封面的书籍,那种属于医护的、凄冷的、干净纯美的颜色是我对这本书的第一印象。
这本书的内容是多位协和医院的医生共同创作,一线的经历,从医生的视角讲述自我成长,患者悲欢,更真实直观的走入医疗背后,了解医学运行的真实轨迹,揭示神秘冰冷的医学世界,使读者对医疗行业有更客观和更理性的思考,拉近维系本就脆弱的医患关系。让我们不在局限于门诊里排的长长的队伍与大夫交流的三言两语,和长廊里身穿白大褂的匆匆步履,以及诊疗单上一行行难以看懂的处方配比。这本书让我们走近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交织的医学,了解感性而又理性的医生。
如果你觉得命运不公,如果你觉得人生乏味,如果你不懂珍惜不知感恩,这本书都会给予我们启示,向死而生,人的一辈子多多少少都会与医院打交道,生老病死的过程都会一步步的经历。对于病人和其所在的家庭,在和生老病死这些强大的自然规律对抗的过程中,何时鼎力前行,何时顺其自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各种各样的死亡与重生,在现实中更替演绎,此书仅小小一角的折射。当所有的资源对抗不了自然规律,当医疗无计可施的时候;当医生也变身为患者家属,置身事外与置于其中时心态与情感的变化;当夫妻相濡以沫不离不弃,当父子如影随形共抗疾病,当手足同胞倾囊至负债全力救助的种种,一个个故事跃然纸上,时不时会感动泪目,面对疾病的挑战时亲情的纽带,显得更加明显和坚韧。然而还有最大的无助,就是拼劲全力,也无法改变的结局…
这本书里,看到一个个临床故事,有些可能再未发生,有些可能每日都在上演,如果有一个地方,让你最透彻的理解生与死、信与爱,我想,那里会是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