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历数前贤,唐朝的柳宗元是个传奇。
出身名门望族,原本想的应该和一般的官二代、富二代一样,应该花天酒地、轰轰烈烈的过着“纨绔子弟”的理想生活,但是现实却和当代一样打脸:比你好的家庭,他们的小孩更加努力。
柳宗元,爱好就是读书,21岁的时候就参加科举考中了进士,可谓是出名就该趁早,这让他名扬天下。
古代的进士可比现在的高考、考研、出国考试难N倍了,那是全国性的人才选拔,好几年才举行一次考试,而且每次中进士的考试名额那是很少的。
就拿唐高宗来说,自他之后的300年,平均每榜的人数不超过26个人。
可以说绝大多数的人都是从少年考到中年、从中年变成老年人,也不见得能考中进士。
只有少数那些人,是会得到上天的垂青。
这柳宗元在这些“考历”深厚的人眼中,完全就是毛头小伙子。
柳宗元因此火了,他的仕途也跟着一帆风顺。
但是他是一个有想法的人,秉承着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信条,柳宗元并没有迷失在政治的勾心斗角中。
深感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社会的矛盾逐渐尖锐,他是想要进行改革的人。
比如说在长安这个安乐窝里,他就写下了著名的《种树郭橐驼传》,就是讲一个驼背是如何种树的,驼背就说“顺从树的本性,让他自然生长就可以了。”
在一般人眼中,这属于生活上的小事,没有必要拿到台面上来说的。
可是柳宗元是谁啊。唐宋八大家里面的人物。
到了他手里,这种树的事就和社会现实发生了深刻的联系:种树是需要顺从树木的本性,那么管理百姓那也是需要适当放权的,不要管的过于死板。
用他的话就是说:在早上在晚上那些小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获,早些煮茧抽丝,早些织你们的布,养育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和猪。’一会儿打鼓招聚大家,一会儿鼓梆召集大家,我们这些小百姓停止吃早、晚饭去慰劳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们繁衍生息,使我们民心安定呢?
在他看来,苛政猛于虎,但是过分的勤政,那也是对百姓没有好处的。
要知道这个时候,他是人人羡慕的京城高官,显赫的世家子弟。
也正是心中怀揣着这样忧国忧民的社会抱负,柳宗元就和王叔文这一类有志于造福民众的官员迅速走到一起,开启了他们的辉煌人生。
二
历史证明,每一次改革都意味着斗争和流血。
历史的车轮每前进一步,那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人生的好运也会有用尽的那一天。
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也不例外,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时,因为国家一把手唐顺宗因身体原因,将位子传给儿子唐宪宗,这次革新就迅速走向了流产。
从此以后,柳宗元的世界就没有了行星和月亮,只有阴霾和灰尘。
倡导新政的所有人,都集体遭到了弹劾和打压。
柳宗元被贬到了邵州,山高路远,还没到达目的地,在路上,就接到了诏书。
本以为是新皇帝大发善心,谁知又被贬了,被贬到了更加偏僻的柳州。
这一去就是10年。
一个世家子弟,少年成名,享受过多少人的赞美声,何曾受过这样的打击?要是一般的人,或许还指不定会干出什么样的事。但是柳宗元没有,他非常冷静和沉着。
他默默无声地还是到达了柳州,住在一个废弃的寺庙里,开始了他的新生活。
“千山鸟飞尽,万径人踪灭。独钓寒江雪,孤舟蓑笠翁”
很多人都喜欢这一首诗,觉得写的真美,把那种冬天的意境传神地写了出来。
但如果你要是知道,这是柳宗元在经历这次政治巨浪,从高峰跌入泥坑,来永州之后写的这首诗,或许它就并不怎么美了。
这是刻骨的孤独,是家人分别,家族名誉一落千丈,个人仕途暗淡无光,穷乡僻壤环境恶劣等等,这些让人没办法消化的人生巨大转折事件,将柳宗元的才情磨成了一支冰冷的笔,存封了以前所有的豪情壮志,只剩下荒凉和寂寞。
从此世俗的名利和成功,都不再眷顾他,他成了一个边缘人。
一个人能有多少个10年?
柳宗元在这个地方待了整整10年,当然能让人有一丝慰藉的是,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学子,来到这个穷乡僻壤的地方向他请教学习。
在教授别人写文章的时候,他仍然保持着和外界沟通,和韩愈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革新了当时的文风。
有人说,文章风格的革新是个小事,不值一提。
其实不然,文章风格的革新,是文化革新的一个部分,往小了说会影响人才的选拔,往大了说,直接决定未来许多年朝廷的政治走向。
比如二战时期,日本就是从文化变革到制度变革,最后才到器物变革,
而同时期的中国却是,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
两者最后PK了一下,中国华丽丽地失败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者又叫做上帝为你关上了门,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的。
政治仕途的暗淡,却也赢得了文化圈的名誉。
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你永远不知道下了路口,你将会遇到什么风景。
三
柳宗元在任期间,兴修学堂,释放奴婢,开垦荒地,开凿水井,是一个优秀的基层干部。
这样的政绩,在韩愈、苏轼、欧阳修等人身上都发生过,
同是被贬,他们的经历却是惊人的相似,像是约好了要选择相同的道路。
被贬之后,他们都很快就调整了自己的状态,投身到了建设国家的事业中。
每每看到这里,才明白什么叫文化基因,什么叫星火相传。
古代史书上记载的那些文臣武将,之所以能够留名青史是有原因的:但凡是为了国家利益,忽略自身利益的,历史是不会忘了他们。
而他们将作为正能量,成为时代的楷模,成为激励后人的榜样。
在没有微信、扣扣、邮箱的世界里,他们能在思想上达成一致,坚守共同的原则,真的是要感谢文字的存在。
白纸黑字,能定格时代,能铭记历史,能找到精神伴侣,能获得精神食粮。
在说读书无用论的时候,那一定是你读的书太少了。
要知道,成熟的麦穗都是将头低下来的。
多读书,不能让你大富大贵,却能让你在生活中不迷失方向。
如何让一个人保持高度地清醒,既要看穿世俗地本质,又要看到生命个体地渺小,任何的天灾人祸都可能将你击败,确实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
或许这也是海明威写《老人与海》的原因吧,人终其一生,其实是在和自己抗击,不断努力奋斗,就是为了让无意义的人生,变得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