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喝了很多酸奶和牛奶。尤其是酸奶。
很多。真的很多。这很多里,印象最深的一杯,在夏天的某个晚上,下班后,意料之外的真感动。
然后,其他时候,是自己买,自己喝。在夏天,在秋天,在冬天,在春天。
也想起两年多前,在一个不远的地方,在心情不算高涨的时期,也喝了很多很多的酸奶。
那时候,喝酸奶,就像是在喝酒。虽然在那时,已把酒戒掉了。那时的自己,一个人,在一个城市。
就像现在,自己,一个人,在一个城市。
2017,像是拍了很多照片,跑过很多大小公园;就像生出过很多忧愁和烦恼,就像生出过不少脾气和郁闷。
到年代,翻着电脑,一眼中意的,倒没有几张。
夏天的雷声,如昨在耳。夏天的雨水,或大或小,带走了这一年里太多的记忆和往事。
嗯,2017,仿佛,只有夏天和冬天。
夏天的雷雨、闷热,冬天的漫长、晴朗。
2017,看书没有超过第二本。火车多少坐过了几回。
在春天,听着唱《南方姑娘》的赵雷唱《成都》;在秋天,听着男女对唱的《认真地老去》;在冬天,冬月的开始,听着袁娅维《说散就散》,经历着在宣武门的第三个冬天。
2017,没有到达南方。仿佛老实了不少。不再由着一股热情,去一个没有想太多,却自以为是很想去看的地方。
这一年,落实的事情,实在没有太多;落空的心愿,总还没开始。有太多的事情,不想去回忆;有太多的时光,不堪去挽留。
年中,准备了半月找房,到最后,却依旧固守在宣武门的大杂院。杂院的小,杂院的安静,已经是第三个春夏秋冬的经历。不管下班多么晚,总会有哪家邻居的灯光依旧亮着。每个月,每一天,胡同和街,街道和路,熟悉地几乎每天都要走过。走着,或骑着单车,在胡同和路上,哼着曲子,和着铃声,工作日或周末,一大早或夜晚。
秋天,用着几乎每个周末,去北京的长城、香山、西山和寺庙,去爬山、散步或彷徨、观摩。不长的一个季节,酝酿着漫漫思念。思念的方向不能确定,思来想去,却总是奔向南方。郁郁葱葱的南方,四季如春的南方,遥远的南方,久违着久违了久违的南方。似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南方,当身在北方、深处孤独的时候。
每一天,慌乱渐渐远去,和身边人的对话速度开始变慢。经过了漫长的夏天,进入到漫长的冬天,这一年,学着在时间的日渐沧桑里,深思熟虑一个人的未来和过往。思虑伤神,也没有太多结果。因此,生活,仿佛一日一日地禁锢起来,连愿望和想象,连爱好与感情。
持续地偶尔买书,廉价书店,新华书店,旧书店,旧书网,新书网。书的主题,时常变化,反映着自己的爱好和愿望,始终没有坚持。
看过几部电视剧,现在回顾,想起名字的,只有两部,一个是北京卫视的《傻柱》,一个是网剧《一起同过窗》(第1部、第2部)。
2017,也有一些事情在坚持着,哪怕那坚持是苦苦地。比如,没有断接触文字。比如,没有断活动胳膊腿儿。比如,没有断思念思虑。
还比如,在坚持写字,潦草的,匆忙的,随意的,刻意的,有意的,无意的。
这一年,过得很快,很快。因为欢快,所以匆忙。因为匆忙,所以很快。
2017,听几首歌,请了几次假,听过几次讲座,听了几次课。
来不及反思的,来不及写下的,来不及愿望的,来不及告诉你的,来不及告诉自己的,都交给下一秒。
其实,那所有的说不上来、写不出来,在它们背后,实在有太多幸运,太多幸福,太多感念。
因此,
最想说感谢,对整个世界。
2017年12月31日晚北京宣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