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月牙河上能再架一座桥就好了~”
又是大风天气,看到爸爸为了载我上学,逆着风拼命往前骑,小小的我总是于心不忍,干脆跳下自行车,和爸爸一起使劲往前推。那时候对一座能直接通往学校的桥总是充满了渴望。
我出生在天津郊区的一个小镇上,镇子基本上被一条叫做月牙河的海河支流分成河东和河西两个区域,河东是镇政府所在地,是城镇、繁荣,时尚的代表;河对岸则属于城乡结合部,自然就代表着农村、偏僻甚或土鳖了。
我家就住在不时髦的河西边,父亲工厂的宿舍和旁边的村子接壤,在河东人的眼里这里无疑属于边缘地带,顺带连这边住的人大概也是属于边缘人了。
小时候月牙河上只有两座桥,我上学直线距离明明很近,只有1公里的样子,却因为中间隔着河,必须绕很远去过桥,无形中每天单趟就要多走2公里路。那时候早上爸妈会上班的时候顺便骑车送我上学,而放学回家就要靠自己步行了。
对于我们这些住在河对岸的孩子们。最喜欢的应该就是春夏之交和冬天了。
每年4、5月份的时候,月牙河两边的老槐树总是开满了槐花,香飘几里。榆树也结了一串串饱满的榆钱。走在路上,随手就能撸一把榆钱塞到嘴里;至于槐花,摘一串哪里能够,干脆拽下一整根树枝扛在肩上,一边走一边吸槐花蜜,要多过瘾有多过瘾。那时候,3公里的回家之路总是充满了小伙伴的欢声笑语。
北方的冬天其实很冷,对我们这些每天要绕远路上学的孩子来说,却是最幸福的季节。因为那时候月牙河上会结下厚厚的冰。只要有一个人大起胆子在冰上直接过河,其他人就一定会立马跟进,从此至少有2个月的时间是不用去绕路的。
等到天气逐渐暖和,冰面渐渐有点化的时候,大家还是很贪心地不想多绕路,有时过河走到靠近岸边,发现冰面离着岸边1米的地方已经全化成水了,进退两难,只能踩水过去。于是棉鞋就一定会被弄湿,回家一顿骂是肯定难免的。记忆里每次都会这样撞了南墙才死心,又去吭哧吭哧绕远路。其实现在想想还是挺危险的,万一不小心掉进冰窟窿,后果真是不堪设想。那时候却觉得哪怕能多走一次冰面都是赚了。
等到我上中学的时候,开始自己骑自行车上下学了。因为要上晚自习,每天晚上都要9点多才放学。那时候放学回家,河东总是灯火通明的;一过了桥,就立马漆黑一片了。这时候如果没碰到小伙伴一路走,总是会心里很忐忑的。那几年,每次我过了桥,骑不了几步,总是能看见父亲骑着车来迎我,于是一颗揪着的心立刻就放下了。有父亲的陪伴,回家的路再黑,都觉得无比安全。
上大学后,经济条件都渐渐好起来了。有次放假回家,舅舅家的哥哥开车来火车站接我。快到家的时候竟然没有走我熟悉的桥。原来在我们当年冬天过河的位置,真的修起了一座新桥。这下我家那边也渐渐热闹起来,再也不是边缘了。甚至大家喜欢的赶集活动也搬到了对岸来。妈妈说她很喜欢,因为方便了很多,终于出了家门就什么都能买到了。我却莫名不喜,因为修桥的同时,河岸两边也修了新路。我喜欢的槐树、榆树都被移走了。可在我的记忆里,开满槐花,结满榆钱的那条回家的路,才是最美的春天啊!
等到我大学毕业在北京工作后,更是很少回家了。偶尔回去,总是能发现家乡又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终于,我家这边被天津的大学城征用了。于是所有的人都被安置到了拆迁的小高楼上。周围修了很多条路,河上架起了更多的桥,高速路、地铁也都修到了家门口……
我知道在那边的家人和亲戚邻居们都很满意。觉得生活环境变好了,房子住着舒服了,出入方便了。可是对我来说,回家的时候再也看不到两边的稻田、再也看不到那条灌溉的时候总是会因为抽水过多,河水每每溢满路面的小河。也没有了去农村亲戚家打枣、摘桃、够柿子的乐趣。
于我,那里变成了和千百个城镇长得一样的地方。也变成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每次走在当年曾经走过千百次的河岸上,我仿佛还能看到大家一路笑闹着回家的情景,鼻子里仍能闻到淡淡的槐花飘香。然而我知道,那些记忆里最深处的美好,再也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