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家的两个小孩儿来家玩,电视机将永远是放不完的《汪汪队》(老大的喜好)和《熊出没》(老二的钟情剧)。
每到动画开始,对于她们姊妹俩的偏爱,以“大人”自居的我们只能感叹“小孩子”都喜欢看动画片的呀!
没有孩子来做客的时候,家中独霸电视机的是年过八旬的奶奶,她的电视剧永远是那抗战剧、传奇剧、还有农村伦理剧,舍不得拗家中“这块宝儿”的我们只能做陪看员,如果你要看电视的话。
这些都没有什么奇怪的,这是属于一个人一个年龄的电视习惯。
可是,今天就在我又一遍帮奶奶挑选电视剧的时候(联网电视,可随机看网上视频,老奶因为遥控器太过复杂弃学之),她竟然又让放年前就热播的《于成龙》,要知道这剧从年前开播到现在,她看过已经不止三遍,每集不落,不进也不跳。
我突然想到,我的小外甥女们她们钟爱的剧集其实也是她们反反复复看过的,而每次她们都能把已熟稔的剧情看得像第一次那样津津有味。
我很惊叹,是因为自己和身边的年轻人其实再好的电视剧,对于我们,就像再美味的佳肴,它“tang剩饭”的味道永远不如刚上桌时候招人眼馋。我们喜欢追新,也更容易喜新厌旧。就我自己而言,再好的综艺节目,只一遍,除非,无聊至极,会刷第二遍,也仅仅是为了打发时间。(此文只讨论电视方面,其他情况暂不涉及)当然,我们在这里是把“经典剧”给排除在外的,要不白娘子和猪八戒,还有小燕子等应该会来打我的吧?!
而小孩子因为对于世界更多的无知和好奇,按道理来讲,她们应该更容易去想接受新的动画,可是为什么她们能对熟悉的剧再看如新呢?!老年人嘛,因为迎新和纳新的兴趣减退(此部分按大部分人习惯归总,属个人观点,不喜勿喷),他们更容易囿于自己本身固有的体系里面,这也不难怪,老奶可以对串门的人热心地讲解她熟知的剧情,像个老先生提前答疑解惑一样。
对于这样的疑问我想了很久,终于一个字眼给了我答案--------“习惯”。
是的,因为习惯,小孩子习惯在熟悉的动画角色上面找熟悉感和角色认同;而老人因为习惯看他们熟悉的剧情和角色,他们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得电视剧能给他们的充实。而对于他们猝不及防的“新”不能,他们需要一个从新鲜到熟悉的过程。
话说回来,电视剧或者电视本身不就是给人娱乐的,除却其他的教育意义之外。
而偶尔会不理解他们那种电视剧看法“我”不也是从小时候一遍遍百看不厌的奥特曼来的吗,而等到我要坐着摇椅慢慢摇的年纪应该也是对熟悉的男演员的剧情一刷吧。
而更多的时候,我不也习惯用自己的“习惯思维”去安排或者处理自己的生活,我习惯于自己的某种果断,以至于再被质问时,我会有些恍然;我习惯于平和的状态,以至于很少向前改变。有时候我不也是喜欢不断“tang剩饭”的小孩和老人吗?
这样的事实,我有点惊诧,审视下我所谓的“习惯”,我好像需要改变些“习惯”,毕竟不能让“习惯”让自己变了样。
最起码习惯于自己的习惯并把习惯当成习惯的习惯就不是个好习惯的习惯。
!!!(此处需要为一口气能看下去并看懂的你点个大大的赞)
好吧,能够不断片的打完这个顺口溜,哈哈,这是个好习惯。
另外能够把所思所想表达出来,无论好坏,是个好习惯。
最后,以巴金的“我之所以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作为今天胡说八道唠哩唠叨的挡箭牌吧?
哦,不,这个挡箭牌不止今天,还有以后。
幸好,我还有感情。
这应该是个好习惯吧!
(ps:某些方言字实在不会打,也没找到合适词,拼音代替,习惯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