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棋书画,未走远

一曲拨动心弦,高山流水觅知音。

一盘棋逢对手,黑白分明决胜负。

一纸笔走龙蛇,颜筋柳骨各风采。

一卷栩栩如生,写意工笔韵无穷。

传统的琴棋书画,蕴含在中华奔腾的大江大河里,在空旷的山谷间,在广袤土地上,亦流淌在每个炎黄子孙的血脉中,代代相传,心灵手巧的才子佳人继续研习,无力掌握的凡夫俗子珍藏心底。很多人不是附庸风雅,并非标榜情致,仅仅是将它们作为一种文化精髓保存在记忆里,无论是否真正懂得,都会珍惜,即便单单存于记忆,也是传承。

“童年”,多么美好的字眼。在竞争压力逐渐增大的90年代末,我还基本能在应试和素质的平衡中拥有一个多姿多彩的童年。那时候,父母都是教师,他们在有限的条件下让我尝试了所有力所能及的项目,让我完全因为兴趣而投入到文艺领域中。古琴、围棋、毛笔、水墨渐行渐远,梦中的琴棋书画演绎成了这个时代新的琴棋书画——电子琴、象棋、硬笔书法、素描。

然而我终究仅仅是把它们当成了兴趣爱好,略知一二而已。

被遗忘了的五线谱上蝌蚪般的音符还在尽情跳舞,楚河汉界孤独地等待智者来运筹帷幄,被弃置的钢笔空着肚子躺在抽屉的角落静默不语,各种型号的铅笔散落在四处再也唤不来绿色的画夹。

但我依然感谢儿时的琴棋书画滋养了我最初的艺术细胞,赋予我对自然和人之美丑的观察与感受,并且长久影响了我所热爱的、并非一时兴起的文学。我坚信琴棋书画将使我受益终身。

那些所谓的技能的确如烟般飘远了,而那么一股叫做艺术的气息久久萦绕。

时代的“快节奏”、世界的“数字化”似乎与琴棋书画越来越格格不入。但当琴棋书画沉淀在你的心底时,它们便脱离了实在的形体,幻化为一种感觉。即使在没有任何工具的境况之下,我们依然可以用自己的心和心对话。不抚琴而乐音自响,不落子而胜负已分,不挥毫而笔力尽现,不动笔而姹紫嫣红。

你能感受到吗?树上的鸟儿化羽为弦,自弹自唱着春天。

你能感受到吗?田间的沟壑划开棋盘,农民用智慧撒下种子。

你能感受到吗?雪地的脚印连成笔画,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你能感受到吗?路边的野花点染大地,甚至都不用调色盘呢……

彼刻,琴棋书画是一种心境,是一种纯净、善感、欣赏美的心境,时移世易,未尝磨灭。

这么一种琴棋书画,于你,便是如影随形。

琴非琴,棋非棋,动静杂声皆传意。

书亦书,画亦画,黑白流彩自在心。


只写原创

喜欢请不吝惜指尖的轻点

温暖更多人,请推荐给朋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年末的雪下得很厉害,长这么大头一次看到漫天的鹅毛,还没过完漫长的人生就断定该再也见不到这般景象了!透过窗格细嗅冷风...
    罗里吧嗦叽里呱啦阅读 228评论 1 1
  • 心急易出拐
    双鱼品尚阅读 196评论 0 0
  • 考完那天晚上去吃的,其实不行。牛丼饭里面的豆芽也太敷衍了吧。碳烤猪颈饭。
    菠00阅读 25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