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刻意去记住,清明节的来历。
只知道到了这天,或快到这天的日子里,人们会在行为举止里透露出节日感。如果不是看到祖先的墓碑,小时候的我可能以为这只是个普通的匆忙的甚至欢乐的节日。大人挽着袖子蒸上满满一大屉艾草糕,跺艾草切小段揉面团,在蒸汽弥漫里,我只看见大人模糊的迅速移动冒着汗的脸,只记得绿绿的艾草糕在我嘴里的每一口都很难吃。
对于清明唯一的好印象就是走到山里,一群人的脚步都很轻快,有兴致的舅舅叔叔还会给你讲上风景历史,花草趣闻,虽然不是很有趣,但气氛清明。就是到了祖坟,最多分给我一个折冥币的差事,听着老人家念叨着祈福的话。
今年清明,我问父母清明节的计法,他们都不明就里地得出结论,都是看日历的,从他们小时候开始,父母就是看日历告诉他们。
春分后的十五天。是不是被忘了,明明曾经被告诉过。
那天9:59,我走在天桥上,一排的车突然都开始鸣喇叭,连续不断,拖长了音,刚开始我被震了一跳,后来整个城市天空响彻了哀鸣。
原来是10:00了。
旁边的阿姨开始说话:“之前都是在工作的时候听到,马上放下手中的活,就什么都不干过几分钟。那样才真的有感觉......现在走在路上听真不一样。“
”在家听又是另外一种感觉了。“
我试着安静,看阴阴蓝蓝的天,看灰蒙蒙的云,看好像被锐化的城市,边缘清晰锋利的灰楼,奇怪,每一栋建筑都显得更加破旧,更加潮湿。就像斑驳的墙角一样。
“哈哈哈哈”阿姨的笑声有点突兀。回过神但又很正常。
独自笑了一会,又平静了一会,然后她说:“她说她听到刚刚的声音被吓了一跳。肯定是刚刚被吵醒才起的床。”她举起手机,给另一人看聊天记录。
有人刚刚的三分钟在鸣笛,有人在行走,有人随着静止,有人在工作间隙沉思,有人在购物,有人却还没醒。
看到这里应该听one last dance
为什么哀悼一定要沉浸在黑白之中,脱去所有带有感情的色彩,黑和白,节制又毫无节制。
不可否认,看到只剩黑白的界面,心情从跳跃丰富变成了无。甚至有点闷,看不到缤纷的信息,让不间断接触4个月网络生活的眼睛适应不太过来,只好按掉。离开了网络,现实的真实感不断涌来.....
清明对于我 好像不再是习俗式的悲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