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新解》“为政篇” 五、七

       

《论语新解》

为政篇中为什么会讲“孝”道?那是因为中国古代以孝治天下,比如汉武帝时设立的“举孝制”的推荐制度,认为一个人只有先孝敬自己的父母才能够孝及天下。为政篇里,五、六、七、八章都是讲孝道。孔子的不同弟子请教孔子,孔子答复孝道的意义是因人而异的,对不同人的经历缺点,讲不同的孝道。

                                                                                                                                  五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白话译:

      孟懿子问孔子,怎样是孝道,孔子回答说:“不要违背。”樊迟为孔子驾驭马车,孔子告诉他说:“孟懿子问我怎样是孝道,我告诉他不要违背。”樊迟问:“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父母活着时,以礼侍奉,死了,以礼安葬,以礼祭奠。”

      看到译文,一般人的理解“无违”就是不要违背孝,就是不要违背父母,它还有更深的故事。首先,我们先看两个人物:孟懿子,樊迟。

      孟懿子:鲁国大夫,姓孟孙,名何忌。懿,是他的谥号,也就是他死后后人授给他的,懿的意思是品德美好。

      鲁国有三大家族: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孟懿子是孟孙氏的后代。

      他的父亲孟僖子在临死前立下遗嘱,嘱咐孟懿子跟孔子学礼。可是在《孔子弟子传》里却没有孟懿子的名字。这是因为:三大家族把持着鲁国的朝政,鲁国的国君基本上变成了一个傀儡,所以孔子非常看不惯,后来成为鲁国的司寇,帮助鲁国国君恢复他的职权,消弱三家的势力,用巧计来堕三家的都城。当时三家都有自己的都城,这不合制度,不合礼。但是到最后,孟懿子却违抗命令,连他老师的话都不听,所以没有他的名字。

        孟懿子问孔子时,孔子用“无违”来答复他,是在教导他不要违背礼。因为他违背了父亲的遗嘱,不能学礼,不能遵礼,这就是不孝。所以用“无违”来回应他。

        樊迟:孔子的弟子,名须,为孔子驾车。

        后来樊迟在为孔子驾车时,孔夫子是为了希望樊迟能向孟懿子传达其用意。因为他知道,孟懿子当时没有真正弄明白孔子说的“无违”是什么意思。如果明白了,就不会抵抗抵抗老师,违背父亲遗嘱,抵抗堕都了。没想到,樊迟也没弄明白。他问:“无违是什么意思?”然后孔子用三句话解释了这个意思。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在这里,孔子让樊迟转告警示孟懿子,“无违”的真正含义。其实也是在告诉樊迟。

“无违”的真正含义:

一解:

        其父孟僖子贤而好礼,孟懿子没有按照父亲的遗愿去做,所以回答“无违”。这只是为懿子一人而言,对天下人而言,就要看父母说的是否在“礼”。父母有不合礼,做子女的就不应该顺着他们,自己按照合礼来做,如果父母是违背合礼的,子女再按照错误的来做,那就更加违背礼了。是在说“孝”,其是在说“辨”

二解:

        前面说懿是他的谥号,意思是品德美好。那说明孟懿子的品行不是特别坏的,要不然后人也不会用这个字来作为他的谥号的。孔子此时的回答,也许是在点他,真正尽孝就不能违礼,就应该把你的权交给国君,你是大夫,怎能站在国君之上呢?这不符合礼。君为上,臣为下,这才是礼。这个角度是站在鲁国司寇的位置上讲的。

一解为个人立场,一解为国家立场。

                                                                                                                              七

游子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敢,何以别乎?”

白话译:

        子游问:“怎样是孝道?”孔子说:“现在人只把能养父母便算是孝,就算是犬马,一样能有人养着,没有对父母一片敬心,又在何处做分别呢?

子游:姓言名偃,孔子晚年弟子。是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里面文学最好的。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今,就是现在,现在能养父母的,就是孝。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一解:

    能养父母,这就是孝吗?孔子语气一转,狗,马都是家里养的,狗能看家,马可以骑,他们都是为主人服务,奉养主人,这叫能养。犬马能够养主人,但是它不知道敬主人,只是完全的服从,被逼的服从,被驯服的。它不会主动想着主人有什么其他的需要。如果人不知道对父母礼敬,只给父母一些衣食,最基本的需要能满足父母,这里只是说物质上的供养,但是不恭敬父母,这里说的是精神上的,这跟犬马养主人有什么不一样呢?(这一解是把犬马跟人子来做比喻)

二解:

        这一解是把犬马跟父母来做比喻。人所养的畜生,比如狗猫马羊,那就是养,养父母也是养,那养父母跟养犬马有什么区别呢?就在于敬与不敬。如果不尊敬父母,不能事之以礼,不能以真诚恭敬的心奉养,那真的跟养狗养猫没什么区别。如果我们以养犬马之心来养父母,就犯的是不敬之罪,大不敬大不孝。

        本章取第二解。是孔夫子深刻的警醒我们,不要会错了孝道的意思,以为养父母就是孝,大错特错了。当然,不养父母更是不孝,养父母在于敬与不敬。

敬:

一个电话

一声问候

一起吃晚饭

一起聊天

一起旅游

一起看电视

你,多久没这样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