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朋友聊天,他说自己是一个非常容易上瘾的人,我一下子反应过来自己这几年的致命问题--对任何事都不上瘾。
很多人如一把钥匙走进你的生命里,让你看到不一样的活法,看到更多的可能性,看到更优秀/特别的人长什么样,给我们很多启发,很多思考,很多自省。
于是我在回程的飞机上研究了关于行动力的系统,顺便刷了《高手的习惯--脚踏实地》。
动力系统可以简化为“完成欲”,一个完整的完成欲包括付出值、进度条和动机值(动机值可以分为拉力值和推力值)。
关于付出值,可以参考这句台词:牛顿第三定律,(你想要获得什么),你总得扔下点什么。--《星际穿越》
对我启发最大的是进度条这个部分。
我们可以像设计游戏一样设计一个进度条,这样有确定感,把工作细分难度变小,让及时反馈来得更猛烈一些。
进度条的核心在于能够实时确认自己完成了多少任务,还有多久能够完成剩下的任务,从而获得奖励。很多时候动力的缺乏和放弃都来自于确定感的缺乏。
进度条能够把“确定感”发挥到极致。
同时想要对一件事具备强大的完成欲,我们得让整个进度条的时间尽可能变短。没错,我们总是偏爱做那些消耗时间比较少的事情。
今天还顺便刷了《高手的习惯--脚踏实地》,阳老师列举了知行合一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具体的解决方法:
--核心矛盾:实与虚的矛盾
1、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干了再说】(思考影响目标的执行,目标制定前想得太少,开始做后想得太多)
想得越多越难外显
(目标制定后就直接执行碰撞,什么样的任务,做到一定程度以后再反馈)
运动(健康类)这种事不用设定目标,立即动。
思维学习类尽可能一口气完成15%-20%(读书、写书)先做完再说(《如何写出第一本书》)
开发软件:一口气两周出demo任务
育儿:回到最小支点:未来18年都会保持一致的东西:积极回应或者坚持阅读。
2、做得很多,实际产出很小
【权重思维】
怎样确定更重要的权重:
确定关键的节点:凤头、豹尾
(纳博科夫先写结尾,然后倒推,以终为始)
#投入产出比#
投资小、收益大(重权重):孩子的智商、情商、安全感、语言发展
怎么努力也不会有结果的(轻权重)
投入小,收获小
投入大,收获小:鸡娃(心理健康风险)
最影响一个人十二年发展的:所呆的国家、城市,有没有抓住重大机遇
影响一个人三年收入:所处行业
影响一个人二三十年的发展:与伴侣关键节点(结婚、生娃、离婚)
#量纲思维#
重要的是不同量级之间的差异1-3-10
1000W不难
3000W-1Y最难
不重要的是同量级之间的差异
低水平重复太久,怎么会成为高手
#矫正量纲#
小题大做:人的潜力比我们想象中的高。
量级不太大的时候,故意把项目做得难一点。把它想象成一个量纲的升级,比如3万的项目当成10W-30W的项目在做(草根逆袭)历史上的高手,都是这样在其位往上上谋其职。
最好的量级跃迁就是往上跃两三个等级。跟自己大7岁的人去对标。
#寻找关键节点#
未来3个月-3年最小关键节点,反复做
3、产出很多,但是绩效很小
【虚实结合】
高手的虚实,什么是实?什么是虚?
#载体#
实:载体上的可见作品;
虚:虚名、头衔、体验(情感体验)
#属性#
实:物质世界
虚:心理世界
#阶段性#
实:注重结果
虚:注重过程
#容易量化#
实:可量化
虚:难以量化(纳博科夫喜欢欧里)
#生理周期#
实:短期内难以改变
虚:短期内容易改变
虚实结合是人生发展重要操作。
多搞作品,再让自己多一些虚名。
实的频率必须大于虚,虚的载体必须为实。
(3:1)《认知尺度》
4、无论如何努力,都很难得到一个很好的人生发展(更有社会经济地位)
【接受行动失败的可能性】
九败一胜,考虑失败之后怎么样,失败了后也能坦然面对。
#向上向下#
向上更换命题
向下拆解颗粒度,寻找更细颗粒度
如何写论文:领域中顶级水准100篇论文
对我影响最大的部分是思维学习类尽可能一口气完成15%-20%,这句话解决了我多年一看小说就睡觉的疑惑。因为我坚持的东西都是长期工作难度又高上不封顶,所以很容易难死自己,看小说、刷作品的时候常常刷一点无感就放下了。
其实是还没到关键量部分。
我也需要通过这两套动力学来重新设计一套更适合自己的工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