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了几遍了啊?还不会?”
“这个字写错了,说了几次了,还是这样。”
“就知道去玩!”
一个妇人的声音从窗户边传来,噼里啪啦的一阵。 几乎每天晚上他都能听到这个女人对她小孩的训斥声,有时甚至还伴随这小孩的嘀哭声。
这是隔壁家的小男孩,正在读小学二年级,平时经常在电梯上下班遇到他们,活泼好动,周末也能看到他在过道或者楼下骑车玩耍,而大一点的姐姐则被送去各种培训班。每到冬季,他爷爷忙完农活后会从乡村的老家过来陪他们,与其说是陪,不如说是轮流帮忙带孩子。时间久了,别说做父母的,爷爷都会觉得累,要不然,每当他爷爷又要回乡村时,表现的又是那样欢快?仿佛若脱笼之鸟。
几次跟他爷爷交流,这么小的小孩都感觉压力大,每天早晨很早就得去上学,回来又有很多作业。按道理来说,这小孩天资应该不算笨那种,或许是不得法,让小孩对学习产生了厌恶感。
小孩贪玩是很正常的,小孩也总该是好奇了,这也想看看,那也想动动,喜欢去不断接触新的东西。因为对小孩来说,未知的事物太多了,如果一开始就让小孩产生厌恶感,失去好奇心和有兴趣的思考,那真是非常糟糕的事情。上小学了的小朋友应该可以记事了,正是积累一些感官事物的阶段。
在语文方面,也许有很少有家长或老师去引导孩子为什么这个字是如此写?字究竟是什么?而他们也很少去讲背后的故事,要知道小孩的记忆力是惊人的,他们从小就喜欢听故事。我们学的是汉字,其他国家也学字,只是不是汉字,类似汉字的东西,这样字母,那样字母等,而这一切只不过是符号而已。这些符号去认识这个世界,表意形象或抽象。为什么开始时不反过来,通过这些具体的形象和抽象的例子来认识这些符号?比如老师给小朋友讲到了海,大海很大,沙滩很美,那海究竟怎么大,沙滩如何美,也许生活在内陆的小朋友父母不带去感受一下的话,很多年以后他才会知道。同样老师讲到大山,山之巍峨,壁立千仞,长期生活在平原地区的小朋友或许很难去理解。
在数学方面,为什么这个图形有如此特征?三角形和梯形有何关联?有没人去引导小孩,“三角形是上底为零的梯形”或说“当梯形的上底不断变短时,直到为零,就成了三角形”,这时两者的面积公式就达到了统一。这样的思考或许看起来平淡无奇,却是有本质的飞跃,这是从静态到动态的思考方式,将是思维质的飞跃。长此以往,小孩会自己思考直线和圆的统一(直线就是圆,即其半径无穷大,圆心无穷远),高一的小孩也会用初三的数学知识去理解高一的物理公式,以及用二次方程去解决立体几何的最短距离问题。
很高兴最近看见一则新闻,“教育部网站29日发布的消息,经中国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全国妇联等九部门联合向省级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共30条。《通知》指出要坚持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的基本原则,进一步明确并强化政府、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家庭等各方责任,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和人才培养观,切实减轻违背教育教学规律、有损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过重学业负担,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减负的社会环境若真能形成,那将是小朋友之福,于快乐中成长学习,将会事半功倍,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对天使般的智慧翅膀,打开他们,他们将会飞得更高、更远。
2018 仲冬 城市屋檐下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