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模式之批判性思维

内容导航

  •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 批判性思维组成
  • 批判性思维方法
    • 概念、事件与逻辑
    • 因果链和关系网
  • 另一种思维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我们每天都习以为常的吃着可口的食物,穿着舒适的衣服,用着奇妙的物件。或许我们很多人从来都不知道,或者无须知道,也或者不想知道,这些食物、衣服以及物件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可以吃、穿、用?如果有人这样问的话,我们也许会说,这不是明摆着吗,你看大家都在吃、都在穿、都在用,管它是怎么来的,只要有卖的就行,我们只需要用钱买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是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给的东西,我们敢用吗?或者是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未知的东西,我们应该怎么确定它的来源?知道它的用处?一个东西如果没有经过可靠的分析检验其具体的特征属性,而只是简单的凭借经验来鲁莽的断言,那么轻易相信其断言的人们可能会付出性命的代价。

譬如,我们要确定一种以前从未见到过的一种蘑菇是不是可以吃,我们正常的办法绝对不会鲁莽到直接就把蘑菇煮熟让一个人吃下去试试。而且我们也不能凭借其外观以及颜色来判断是否有毒;也不能凭借蘑菇生长的地方来确定是否有毒。一个可行的方法是把蘑菇煮熟后找一只小动物来喂一些下去,看其是否有不良反应。如果依然活蹦乱跳,那应该是没有毒的。即使这样,也不能百分之百的肯定人吃下去就没有问题。

实际上,现实世界中面临的问题比确定一种蘑菇是否可以吃的问题要复杂的多。比如,新发现一种细菌、一种病毒、一种深海生物、一种新合成出来的材料、一种新研制出来的药物。我们要确定他们的特征属性,必须要有专门的实验室、专门的研究设备,一套严谨可靠的研究方法才能进行,以准确的得到其本质和评估其对人类世界带来的影响。

同样,在我们的生活中从我们一出生就开始的,被当时社会各种习俗、信仰、道德、法律、知识、潜规则所规范的行为,也像我们每天的吃饭穿衣一样所习以为常的。很多人从来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这些行为是不是对的,因为大家从来都这样。即使知道了又有什么用呢?虽然不知道是不是对的,但我们内心会常常自我安慰,应该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吧。而且最重要的是,即使我想知道是否正确,我也根本无法分辨。

要深究行为,我们则必须要研究思维。思维所在的世界就像我们所面临的真实世界一样,也可以称之为精神世界。和真实世界所不一样的,组成这个世界的要素是自我、欲望、情绪、概念、事件、逻辑。我们外在的行为如习俗、信仰、道德、法律、知识、潜规则等只不过是精神世界的 组成要素的混合 在真实世界的投影。

跟真实世界非常相似,组成真实世界的是非常简单的各种元素,呈现在我们感知当中的是变化无穷的大千世界。组成我们精神世界的只是如上所说的几种简单的要素,但人类的心思却不可捉摸。在精神世界中的思维是以自我为核心,围绕着欲望、情绪,掌控着概念、事件、逻辑。思维像我们真实世界中的“自己”一样,他会对每一样被自己感知的东西进行分析。譬如,新读了一篇文章,思维会尝试着从自我、欲望、情绪、概念、事件、逻辑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解读。以确定文章的含义和评估其对自己的影响,并吸收其思维认定的对自身有利的成分。也许这个过程很多人是无意识的,但却是实实在在发生的。

如果我们的思维是一个懒惰的思维,那么他就会对自己所感知到的东西不进行分析,而盲从的相信其感知到的结论。那无异于在真实世界中轻易的听信别人的断言去吃一种从未吃过的蘑菇一样,付出的可能就是自己的性命。当然,在精神世界中,就是思维的死亡,如同一具行尸走肉。又或者是一个勤奋的思维,但没有掌握应有的方法,那么也会无从下手而流于盲目,得不到任何结论。又或者是一个勤奋的思维,也掌握着一套可靠严谨的方法,但没有一个专门的实验室,蘑菇在研究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污染,无毒的可能也变成有毒的。而且更加严重的是,如果这是一种有毒的蘑菇,因为没有专门的实验室,而把整个精神世界给污染了,那就是得不偿失了。又或者是一个勤奋的思维,有着一套可靠严谨的方法,也有着自己的实验室,但却没有专门的研究设备,那可能会减缓研究速度,甚至在有生之年也得不到结论。

由上我们不仅可以看出思维的重要性,而且可以看出支持其思维分析检验的“实验室”、“设备”、“方法”的重要性。并且,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断,这些实验室、设备、以及方法都可以随着精神世界对有利成分的吸收而进化提高,以至于接近完善。那么具备这些条件的思维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思维呢?我们不能简单的名之以“勤奋的思维”或“具有“实验室和实验设备以及可靠分析检测方法的进化思维”。这些命名要么不能突出这种思维的特点,要么就是过于冗长啰嗦。现代社会对这种不断改善进化的思维、一种理性的、反思性的思维、一种不断追求事物本质真相的思维,称之为“批判性思维”。


不同的思维方法

批判性思维组成

到此为止,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批判性思维,也知道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但上面所说的“实验室”、“设备”以及“方法”是什么呢?跟思维本身又有什么关系?精神世界中的“自我”、“欲望”、“情绪”、“概念”、“事件“、“逻辑”是什么意思?它们之间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为了阐述这些概念本身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需要一个个的明确这些概念的定义,只有明确了这些概念的定义,才能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从而知道批判性思维的组成结构。

我们先来看看精神世界中的构成要素,对这些要素的定义是很难精确的,下面的定义也是基于我个人的理解和认知。当然,在这里我们不纠结于一些哲学意义上的概念纠纷,否则不是一篇短短的文章所能述说完整的,这也不是我们的目的。对精神世界构成要素的一个简单认识主要是为后面对批判性思维的具体方法的铺垫。

自我:首先能够意识到“我”的存在,然后是其存在的各种状态。这是人类精神世界得以存在的根本,否则人类与石头、树木也无区别。其也是思维的推动者和引领者,如果失去自我,那也无从谈起思维。可以这么说”自我“是精神世界中的第一因和第一推动力,精神世界中的所有事物的发生都是围绕着自我而存在和发生的。但要注意,围绕着自我而存在和发生的,并不代表在思维中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而把一切自私自利的想法堂皇的冠之以“自我”为名。

欲望:欲望源于自我,是人的本性所产生的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欲望是人的一种最原始、最基本的一种本能。希望从心理和身体上都得到的一种满足感,譬如好奇心、美食、美色、荣誉感、力量等。欲望没有善恶,只是在于其程度的控制。一个不受控的欲望会俘获精神世界中的思维,思维在其分析过程中一切以向其满足欲望为标准,也就难以谈起批判性思维了。

情绪:有了欲望,我们就有了喜怒哀乐惊恐思。某种欲望得到了满足,我们的心情就会很愉悦。但如果没有得到满足可能就会抑郁焦虑、烦躁不安。而如果我们满足的欲望受到威胁时,譬如,某天深爱着的女友要分手,又譬如某天一个富翁在偏僻的地方遇到抢劫犯,就会有万念俱灰、胆战心惊的情绪。情绪和欲望一样,没有好坏之分。但如果控制不住情绪,那就会失去理性,在这种失去理性的思维之下就会做出一些破坏性的行为。这当然不是批判性思维的特征。

概念:有了自我、欲望和情绪,自然就会产生认知。概念是我们认知体系中最基本的构筑单位。比如水的基本概念为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无毒,可饮用。我们可以在水的概念定义中可以看出,概念就是用来描述事物对象的特征属性的。比如一种未知的蘑菇,经过我们的可靠分析研究,可以定义这种蘑菇为“一种食用菌,肉质肥厚细嫩,味道鲜美,香气独特,营养丰富,是一种食药同源的食物,具有很高的营养、药用和保健价值”。并且根据这种事物对象的特征属性,我们可以对其取一个简单的名称,以方便交流。譬如上面的蘑菇,我们可以命名为“香菇”。概念是认知世界的基本,反过来,我们所认知的世界最终也会形成一个个概念。

事件:有了概念,可以描述事件对象的特征属性。但是如果我们要记录我们发现香菇的情景,我们要如下记录“在一个阴雨天,我们在山上一棵腐朽的树根下发现了一种新的蘑菇。”,又比如我们要记录试验此蘑菇是否有毒,我们要如下记录“为了确定这种蘑菇是否有毒,我们利用现有的条件,带了些蘑菇回家切碎煮熟,找了一只小鸡喂了些煮熟的蘑菇,经过持续几个小时的观察并没有发现不良现象。因此可以大致确定此种蘑菇无毒。”这些记录就是事件。从上我们可以看出,事件就是记录事物对象的发展经历,且其必然是其真实发生存在的。事件也是构成我们认知体系中最基本的构筑单位。

逻辑:在上面的蘑菇是否有毒的试验事件记录中,我们根据试验结果推断出此种蘑菇大致是没有毒的。我们是怎么推断出来的呢?大概过程是这样的,我们认为有毒的东西小鸡吃了会中毒,人吃了也很可能中毒,但是小鸡吃了蘑菇没有中毒,因此我们推断出人吃了也很可能不会中毒。这个推断过程就是逻辑。又比如在上面的推断过程中我们不能这样推断,小鸡是动物,人也是动物,小鸡吃了蘑菇没有中毒,所以人吃了也很可能不会中毒。这个推断过程就是有问题的,是不符合逻辑的。前面这个推断就类似如,小鸡是动物,人也是动物,所以小鸡等于人。掌握正确的逻辑推理是我们认知这个世界的有力手段。但逻辑正确并不代表就是事实。

在上面简单阐述的精神世界的构成要素中,我们大致知道了其要素的含义。其中更进一步得出,自我、欲望、情绪表现出来的就是有无理性。概念、事件、逻辑表现出来的就是有无知识。理性对应的就是我们的实验室,而知识对应的就是我们的实验设备。那么,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实验室和实验设备来进行批判性思维呢?

我们要在精神世界中构造一个好的思维分析的实验室,我们必须要控制自我、欲望和情绪,这是我们理性之所在。因为自我如果不控制则会在思维过程中导致以自我为中心进行分析。其典型特征为自私自利和双重标准,只在乎自己的得失,却不管他人的死活。对自我控制不住的往往也控制不住欲望,最后成了利益是其唯一的评判标准。如果精神世界中是这样的一个实验室,那么其思维感知到的所有东西,都会沾染上自我中心主义和利益至上的毒。本身就是充斥着毒物的空间,根本就没有理性的存在之地,更不要谈批判性思维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控制自我和欲望还一个干净的精神世界。至于情绪我们更是要警惕,如果说不受控制的自我和欲望为毒药的话,那不受控制情绪更是烈性毒药,而且有时很难察觉,它会立即打破自己理性的思维,做出一些明显不合常理的破坏性行为。一个好的思维分析的实验室,不仅可以很好的隔绝外部不良思维的侵蚀,也能防范自己内部被过度的自我以及欲望和情绪所掌控。最后我们可以用这几个词来要求我们的精神世界中的分析实验室,为“无我”、“无念”、“无情”。

而知识,就像医生手中的手术刀,樵夫手上的柴刀一样。手术刀可以在手术过程中对病人身体进行微小灵活的切割,以方便医生对手术部位的操作。而柴刀,对于比较粗的柴禾,则只需要用力劈砍就无往而不利。医生不会拿着一把柴刀给病人手术,如果这样的话,病人很可能就被砍死了。而樵夫也不会拿一把手术刀去山上砍柴,如果这样的话,可能一天下来都砍不断一根柴禾。在我们的精神世界中也类似,知识就是进行思维分析的手术刀、也或者是柴刀。如果我们面对的是病人那肯定是要用手术刀,面对的是柴禾,那就得拿柴刀。这是因为每种知识都有其局限性。医生的大部分知识都是跟治病救人有关的,而樵夫的知识大部分可能就是跟砍柴有关了。如果我们不合理的运用知识,譬如,我们硬是要用一把柴刀去分析所有感知到的东西,那么我们就会陷入偏见。因为在分析思维中,相当于所有感知到的东西都是柴禾,那分析出来的结论自然是有问题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构造我们的实验设备以及如何使用呢?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让我们有更多可使用的刀。二是要能分辨出我们要分析的东西是什么,这样我们才能正确的选择与运用刀。通过这两点就可以看出我们应该在使用实验设备过程中做到“无知”与“包容”。


批判性思维组成与真实世界的关系

批判性思维方法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批判性思维的组成结构,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来进行批判性思维呢?接下来要阐述的就是批判性思维的方法了。

之前我们曾说过任何思维都会尝试从自我、欲望、情绪、概念、事件、逻辑来分析感知到的东西。所以我们能够推断出,我们感知到的东西也必然包含自我、欲望、情绪、概念、事件、逻辑。对于直接表达的自我、欲望和情绪我们很容易感知并且分析出来。但是在真实世界中,它们往往隐藏在概念、事件和逻辑之中,如果我们不对概念、事件和逻辑进行严谨可靠的分析,那么我们很可能会觉察不到甚至被欺骗和愚弄。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如果我们不对概念、事件和逻辑进行彻底的分析理解,那么我们就不会正确的认知我们所感知到的东西。日积月累,当我们的精神世界所认知到的东西大多是不正确的,那么我们也就无法准确的理解和认知世界,也更加无法进行批判性思维了。所以接下来,如何对概念、事件和逻辑进行严谨可靠的分析是我们批判性思维方法的核心。

概念、事件与逻辑
首先我们来讨论对概念的分析。在我们的认知体系中,概念大多是以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有三种:

  1. 概念要通过语词表达,但并不是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如助词、叹词等虚词不表达概念。
  2. 同一个概念可以表达为不同的语词。如“大夫”与“医生”,“番茄”与“西红柿”,“母亲”、“娘”与“妈妈”等。
  3. 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如“红”既可以表示颜色,也可以表示兴旺;“健康”既可以表示身体健康,也可以表示思想健康或语言健康等。

从以上这些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概念和语词之间,并不是完全对应的关系。因此,在我们对这些语词进行分析时,我们必须要弄清楚概念所描述事物对象的特征属性。如果概念本身不准确那么我们感知到的东西本来就存在问题。必须把问题解决了才能继续进行分析。下面是总结的几个出现错误概念的情况。

  1. 概念错用。指在语句中使用了一个被错误理解的概念。比如“张董事长以法人资格参加与对方的谈判。”句中的“法人”是“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而不是指个人。如果是代表法人组织行使职权的负责人,应称“法定代表人”,也不能简称为“法人”。这里显然是把这一概念所描述的事物对象的特征属性搞错了。
  2. 概念不明。指在语句中使用了不能清楚明确地表达概念所描述的特征属性的语词,造成模糊不确定的现象。比如“由上海飞往北京的飞机,于今日凌晨二十分到达首都机场。”句中的“凌晨二十分”概念不明确。“凌晨”是指黎明前后一段时间,“凌晨二十分”无法确定一个准确时间。
  3. 概念混淆。指把两个含义不同或相近的概念混同使用的错误。比如“这种油,每斤售价125元,价值过高。”句中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一般劳动,不能用高低来表示。应当用“价格”,因“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可以用高低来表示。
  4. 概念歧义。指在语句中使用了可作两种解释的词语造成的概念错误。比如“本市有十五个出版社的门市部都已将门面粉刷一新。”句中的“十五个出版社的门市部”,既可以解释为“十五个出版社”,也可以解释为“十五个……门市部”。

其次我们来讨论对事件的分析。事件用于记录描述对象的发展经历,或者是做为论据来引用增强某种观点的说服力。在我们的真实世界中,通过修辞对概念、逻辑的运用,可以让描述事件的内涵变化万千。而我们所要分析的自我、欲望和情绪也大多隐藏蕴含于对事件的描述当中。所以我们不仅要确认一个事件是否清晰属实,而且要能分辨出隐藏蕴含于里面的自我、欲望和情绪。下面总结了几种常见的问题事件。

  1. 虚假的事件。描述对象本来就没有所其描述的发展经历。这种捏造的虚假事件,其里面隐藏蕴含的动机(寻求自我、欲望和情绪的满足)是非常明显的。一旦识破,我们也就知道了其捏造者的动机。比如前不久朋友圈中有微商居然神奇的开始卖新冠疫苗了,498元一支,共打三支。文案上写着“需要新冠疫苗的联系我,可做出口,产量低需排队,9月2日正式上市。”配图是一个橙色的包装盒。但是后来有记者经过调查揭露其只是一个谣言。疫苗生产商也出来澄清说疫苗尚在进行三期临床研究,并未上市。不存在一些人员先期接种,更不可能在朋友圈兜售。其捏造者无非是利用人们对新冠肺炎的恐惧和对疫苗的期盼来进行骗钱而已。
  2. 模糊歧义的事件。不能确定要描述对象或者不能确定要描述对象的发展经历。比如,《道德经》上有一句“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句中的“其”到底代表什么?道德经上没有明确的解释,我们可以根据语境设想“其”可以代表“民众、百姓”,也可以表示“圣人”自己,也可以指代“国家”等。代表的事物对象不同,其含义也明显不同。又比如“中国的乒乓球谁都打不过,中国的足球谁都踢不赢。”句中“谁都打不过”、”谁都踢不赢“,既可以表示中国能赢得所有其它国家的乒乓球和足球比赛,也可以表示所有其它国家都能赢得中国的乒乓球和足球比赛。至于其动机,有可能是无意的,也可能是刻意为之,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我们不能对其丧失警惕。
  3. 歪曲的事件。因为某些原因对要描述事物做片面、夸大或者缩小的发展经历记录。这里要跟虚假事件要区分开来,歪曲的事件不代表其是虚假的,因为歪曲的事件其事件本身是存在的。同样虚假的也不能理解成歪曲的。比如我们所熟知的盲人摸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另外一个例子就是美国经常大肆宣传的”中国威胁论“,中国经过和平发展了几十年之后,在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内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水平。美国就认为中国将会挑战美国,改变世界格局。在国际上不遗余力的夸大中国实力,渲染中国的威胁。歪曲事件的动机,有可能是无意的,因为每个人认知世界的能力是有限的,就像盲人摸象中的盲人一样。也有可能是故意的,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4. 刻意复杂的事件。在描述事物对象的发展经历中使用了大量跟事物对象发展经历无关的语词。比如在之前我们记录的蘑菇实验的记录中,我们这样写“我们采摘了175株蘑菇,大约占腐朽树根上全部此类蘑菇的23%,其中有3株太小,有5株因采摘不当损坏了,最后把剩下的蘑菇放入了我们携带的11个一次性的保鲜袋,袋子的质量非常好,可以很好的保存我们采摘的蘑菇。……我们喂了有很多鸡,最大的有3斤左右,小的才刚孵化出来,一共有三十二只,小鸡很可爱,都舍不得用来试验蘑菇……因此可以大致确定此种蘑菇无毒。”刻意复杂的事件,往往让人难以理解,甚至让人误入歧途。把重要的信息和结论淹没在大量无关的难以理解的描述上。因此其动机就显得非常可疑,需要根据情况具体分析。
  5. 刻意引导的事件。在事件本身事实的基础上,通过修辞对概念、逻辑的运用来突出事件中某些希望突出的事实。比如曾国藩屡败屡战的典故,曾国藩在跟太平天国的早期作战中经常打败仗,在朝廷的汇报中,为了表明自己自己作战勇猛顽强,面对一次次的失败,毫不气馁,百折不挠。把“屡战屡败”改成了“屡败屡战”,这一词之变,彻底改变了朝廷上下对其的看法。又比如,老师对一个成绩总是排在最后一名的学生评语写成“该同学学习成绩稳定。”都是对事件本身的刻意美化,当然了,我们也可以刻意的去丑化。如果我们不留意背后的事实,则很容易落入描述者构造的陷阱。

最后我们来讨论对逻辑的分析。对概念和事件的描述逻辑贯穿其始终,也是我们用于正确推理、认知世界的有效的手段。由于关于逻辑的知识特别多,在这里详细介绍是不现实的,但知道一些常见的逻辑谬误可以让我们有效的避免出错。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逻辑谬误。

  1. 诉诸情感。诉诸情感谬误是最糟糕也是最为常见的谬误之一。诉诸情感即诉诸受众的情感,它是某些宣传家和蛊惑人心的政客的手段。它之所以是谬误,是因为它不是致力于提出证据来合理论证,而是激起感知者的自我、欲望和情绪来博取情感以获取对其支持或者反对。比如有人反对吃狗肉,呼吁大家“我们不能吃狗肉,狗是多么可爱,对主人是多么忠诚,就像我们的亲人朋友一样,我们能忍心伤害自己的亲人朋友吗?”。
  2. 红色鲱鱼。红色鲱鱼是一种其效力基于注意转移的谬误论证。在讨论中,感知者被诱使专注于所讨论话题的某方面,即那些可能与讨论主题相关,却与争论命题的真假无关的观点和现象,从而偏离了讨论的真正核心。在讨论的过程中,感知者的注意力被转移了。比如,某个彻夜未归的男人回家后,妻子问“昨晚你去哪里了?”,而这个男人却回答“你今天穿的这件天蓝色的裙子太漂亮了,如果再搭上一条红宝石项链,那将更加有气质,我们找个时间一起去首饰店看看。”。
  3. 稻草人。稻草人谬误也是从真正的论点中将注意力转移,也许会有人认为跟红色鲱鱼一样。但其实是有区别的。稻草人的转移注意力是将不同阵营原来复杂的冲突转向新的不同冲突,而不是停留在原来的争论中。比如有人说国家应该投入更多的预算来发展教育行业,但有人却反对“想不到你们这么不爱国,居然想减少国防开支,让外国列强有机可乘。”。
  4. 人身攻击。人身攻击是针对对方的人格、动机、态度、地位、阶级或处境等进行攻击或评论,并以此当作论据支驳斥对方的论据或去支持自己的观点。人身攻击并不一定是直接进行攻击,也可能是暗地里通过诱导、暗示他人等方式来造成对对方的人格质疑。比如有人在叙述近代西方国家的科技发展和中国在近代落后的历史,却有人说“这个人就是个公知、美分,他以前经常说西方怎么美好,中国多么落后,他说的这些东西都是夹杂了私货的。”。
  5. 诉诸无知。诉诸无知有两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因为你不能证明X为假,所以X为真”;第二种是“因为你不能证明Y为真,所以Y为假”。真实世界中当然有许多真命题不能证明为真,就像许多假命题还没有被证明为假一样。比如懂王特朗普之前说注射消毒剂可以治疗新冠肺炎,因为“医学专家现在不能证明其疗法是无效的,所以其疗法就是有效的。”。
  6. 诉诸不当权威。在试图对某些困难或复杂问题做出决定时,引用公认专家的判断结果是完全合理的。当我们争辩说一特定结论是正确的,因为专家权威已经得出那个判断时,我们并没有犯谬误。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对这种权威的依赖。但是,专家的判断也不能构成最终证明,专家的意见之间也可能对立。即使一致,他们也可能出错。比如我们在节日送礼时,有朋友说就送脑白金吧,因为”电视上的老爷爷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7. 虚假原因。虚假原因是把某种原非给定结果的原因误认为是该结果的真实原因而产生谬误。比如有一句古语曰“拉不出屎怪茅坑“,就形象的解释了此种谬误。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有时我们会错误地假定一事件是另一事件的原因,只因为另一件事在时间上紧随着前者,在古代常有这种错误发生。比如,发生日食时每次敲锣打鼓之后太阳的确又会出现,古人就会认为太阳的重新出现是因为他们的敲锣打鼓,这是很荒谬的。纯粹的时间连续并不能建立一种因果关联。这种虚假原因也会称之为”缘出前物“。
  8. 轻率概括。轻率概括是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做出具有一般性的结论。这些结论过于匆忙,因此它们通常犯有前提不恰当、刻板印象、结论无根据、过度渲染或者夸大其词等错误。比如,我们经常在网上看到女司机开车事故,引起人们对女性驾驶能力的怀疑,于是一些人便给出”女性是马路杀手“、”女性不适宜驾驶“的结论。
  9. 乞题。乞题是争论者认为争论的问题是得到了承认的,并将其做为理由来支持该论证的前提。这样的论证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比如经典的笛卡尔循环。又或者如下这个例子,有人问一胖子”你为什么长的这么胖?“,胖子说”因为我吃得多。”,这人又问“你为什么吃得多?”,胖子说“因为我长得胖。”。
  10. 合成谬误。合成谬误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从一个事物整体的一部分性质推断其整体性质。比如,因为某一机器的每一部分在重量上都轻,所以整个这台机器的重量也轻。当我们认识到一台非常重的机器包括数量非常巨大的重量轻的部分时,这就是显然的错误了。第二种是从一个汇集的单个元素或分子的性质得到该汇集总体或元素全部的性质推理。比如,因为一辆公共汽车比一辆小汽车用的油多,所以全部公共汽车的用油比全部小汽车用的油多。当我们认识到小汽车比公共汽车多得多时,这就是显然的错误了。
  11. 分解谬误。分解谬误是合成谬误的颠倒。其也可以分成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断言对一个整体为真的东西一定对它的部分也真。比如,某台机器非常沉重,复杂或者贵重,从而推断出该机器任何部分都一定沉重、复杂或者贵重。第二种是从元素的汇集性质而得出元素自身的性质。比如大学生学习医学、法律、工程、计算机和建筑学,所以任何大学生医学、法律、工程、计算机和建筑学。
概念、事件与逻辑分析流程

因果链和关系网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怎么从概念、事件和逻辑这三方面来进行批判性思维分析了。那是否我们就已经掌握完整的批判性思维了呢?我们要注意,上面我们所阐述的都是对感知者当下具体感知到的事物的分析。在真实世界中,任何一件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它必然和其它事物有着两种联系,一是因果链;二是关系网。真实世界中所有事物都通过这两种方式组成了我们现在所感知到的错综复杂的世界。要深入的分析事物光分析其本质不是够的,还必须要探究其来源和评估其影响,所以完整的批判性思维必然要对这两者进行分析。

每种事物都有着其”因“和“果”,我们把引起某事物发生的一系列因果关系有序串联起来,就形成了因果链。比如有天晚上突然间停电了,小明问他爸爸“为什么停电了?”,爸爸说“因为跳闸了。”,小明又接着问“为什么会跳闸?”,爸爸说“电线短路了。”小明又接着问“为什么会短路呢?”,爸爸“因为外面下大雨”,……。这里就形成了这样一条因果链“下大雨”->“电线短路”->“跳闸”->“停电”。我们分析其因果链,发现下大雨是其停电的根本原因。当我们找到引起某事件的根本原因之后,我们就知道了事物的根本来源(相对)。

知道了事物的本质和根本来源,我们就可以知道该事物完整的关系网。所谓关系网,是指跟该事物在本质上和因果上都具有相关联属性的其它事物。譬如上面关于电的因果链,结合其电这种事物的本质,我们可以大致的罗列出跟电有关联属性的事物。如“电灯”、“电线”、“电路开关”、“电能”、“发电机”、“天气”、“电线杆”、“打雷”等等。

因果链与关系网

另一种思维

我们知道了事物的本质、知道了事物的因果链和关系网,我们就能比较准确的评估事物带来的影响了。譬如,我们建立了一个模拟电能输送的系统模型,用于分析和评估电能输送情况。根据模拟的结果来改进电能输送系统。好了,到了这里我们的阐述就牵涉到了另外一种思维了,叫“系统思维”。感兴趣的可以去找找这方面的资料。在这里就不深入下去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189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577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85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03评论 1 27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05评论 5 36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20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95评论 3 39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56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98评论 1 29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39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20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95评论 4 31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82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5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5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4,907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72评论 2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