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程序员,难免会和产品经理打交道。记得有一个段子:
产品汪:程序猿,我们来实现一个紧急需求?
程序猿:请说。
产品汪:请根据手机壳的颜色,来实现APP启动的颜色。
程序猿已经在风中凌乱。。。
从这个段子中多少能折射出产品和技术之间的各种激情“火花”。产品经理眼中简单的需求,而在我们看来是不可能实现的。而程序员也无法理解产品经理为什么要实现这样的需求。那么,站在一个程序员的角度应该怎么样和产品经理沟通呢?
1.深刻理解需求,清楚需求的动机和缘由
我们程序员一定会在问,产品经理为什么想要根据手机壳的颜色来动态实现APP启动时的颜色。既然想听解析,那就先别急着说出自己的结论——技术上无法实现!既然有疑问,那就先将自己的疑问解决。
2.换位思考
产品有产品的角度。作为程序员我们追求的是什么?逻辑正确,更快,更容易扩展。产品追求的是什么?说实话,我自己没有深刻去思考过这个问题。站在一个惯性的角度思考可以想到:一个产品为什么存在,他的存在能解决什么问题,他的用户体验好不好。这些才是决定一个产品的核心价值。毕竟工作性质影响了一个人的思维逻辑,所以这时候,我们能站在一个产品的角度去思考每一个需求,便显得尤其重要。
3.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作为程序员想必对这句话都是深深认同的。因为一个标点符号或者类型的错误,会导致一个自己意想不到的bug。产品经理在设计一个产品的时候,都是从大方向去想问题的,大方向没有错就行了,细节脱离不了大方向。这是他们想的。但是对于程序来说,却万万不能。因为一个细节的逻辑往往决定了整个大方向。举个例子:有一个需求,用户的作品需要提交审核,经过审核才可以让所有人看到。当产品经理交这个需求给你的时候,你能察觉到什么问题了吗?这里面有几个细节:1.用户提交审核后,用户可以不可以再编辑作品;2.作品是否会多次审核;3.需不需要记录审核历史;4.用户作品是否需要有版本的控制,如要产生版本,版本又是如何产生的;5.审核通过后,用户可以不可以再修改作品,若不可以,那么是不是其他人就看不见用户作品......话说回来这只是一个简单的逻辑需求!但是涉及的细节却是太多太多。我们往往在编码的时候写不下去,就是因为给的需求太模糊,没有细化到点上。
4.换一种方式说“不能实现”
不能实现,这句话想必我们都是经常说。但是直接对产品经理说,没准会让产品经理抓狂。因为我们会让他们觉得他们提出的任何需求,我们都不能实现。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因为不能实现是有条件的,比如时间不够。所以我们要先认同产品经理的观点(“能实现”),再提出自己实现他的需求的条件是什么。因为现实产品经理也不会经常犯傻,经常提出一些不合理的需求,但是面对需求,我们需要评估实现的时间,而且这个时间不是那么容易评估准确的。
5.当遇到不合理的需求时,积极寻求替换方案
就拿段子里面的需求来说,让我们提供几种APP皮肤给用户进行选择,肯定比原先的需求容易实现,而且也更加符合人性化。说另外一个故事,有家智能家居的公司,要实现厨房水龙头,根据人声说水温几度,就可以达到几度。换个角度想,你会感觉出40度和45度水的温差吗?而且根据人声判断,这又涉及到声音识别系统,你要兼容多少种语言?其实我就觉得左右切换就挺智能的,完全没有必要搞的那么复杂。所以程序员要找到一种更好更容易实现的方法。别给产品经理的想当然自乱阵脚。
6.必须遵循文档精神
在开发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另外与产品经理进行细节化的讨论。但是这种讨论结果,我们并没有记录到产品原型里面或者需求列表里面。但是过了几个月后,我们自己往往会忘记我们当初为什么会讨论出这样或者那样的一个细节。所以一切的需求必须是根据的。从另一方面来说,也保障了双方的利益,别等到出问题的时候,不知道是谁的责任,而在这一方面,程序员往往很吃亏。
6.对自己的程序有一颗艺术的心
有人说过,当需求影响到代码扩展性的时候,会首先砍需求,而不是改代码!在一定程度上,我是认同这句话的。在我看来,程序是一件思想上的作品,要达到艺术的境界,从功能、体验和逻辑上都必须是合情合理的。就像一件艺术品一样,看起来是浑然天成的!因为一件看起来很“丑陋”作品,一定是不符合人的逻辑和习惯的。
写到最后,感觉绕回到程序员自身了。其实跟产品经理沟通,最重要的是要明白到:我们是在解决问题,而不是在制造问题!主要抱着这个核心,一切问题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