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摄影从手段和目的中解放出来,将其视为自己身体的一种延展:可以是眼睛——微观周围的一切;可以是语言——传达内心的一切;可以是双手——重塑和创造世界。”借这段话开场。
第二十期刚好整一年,我们一直在等待有个主题可以代表这一年的发生,中间也纠结过其他内容,最后打动我们的是在不约而同的情况下,分别拍的各种有序排列组合结构图,谈不上风格,也谈不上好片,却显出我们内心共同的需求:稳定、有序、坚固的安全感。
而这种稳定、有序、坚固的安全感,我们深知无法从外界获取,唯有对自己所承诺的事付诸于行动且持续行动时才能建设起来。
可以说将整理照片写简书的过程作为重建安全感的尝试,搭建出从想到行动到反思到优化再到构想的结构图,当我们开始意识到这个看不见的结构图时就能拍出这些对应的照片。
这是二十次非常棒的体验,从开始关于“景光相馆”的匠人精神传承到不满意自己的照片再到写不出文字,再到有段时间觉得没有什么可以发,我们正操控着一场游戏,游戏里外都是我们自己,就像电影《大脑特工队》。
感谢那些每期都看的朋友!
感谢那些每期打赏的朋友!
感谢那些提醒我们可以出下一期的朋友!
感谢那些懂了我们却不离不弃的朋友!
感谢……
感谢我们自己!
继续,自愈的路上……
小知&可可 2017.4-2018.3—……
此时,忍不住讲一个景光相馆的故事
择一事 终一生
“我没什么本事,也没什么钱,这辈子,只会做一件事,就是照相。”
这是小时候爷爷讲得最多的一句话,直到今天我们也没真正领悟这话的深刻。
景光相馆始创于 1951 秋
创始人照相匠张西湘
16岁踏上照相学徒之路
23岁在成都人民公园八角亭创立了景光相馆
而后移址成都上世纪最具文化氛围的祠堂街
一座三层旧洋楼
西式木制手扶梯
两间菱形玻璃橱窗
一部三脚架方盒式相机
一部外照用的德国蔡司相机
……
透过密封门和他蒙头的布帘仍然能听到温和、启发的语声:头抬高点……看这边……
在那样的年代,外爷做了让穷人也能进相馆拍一张照片的决定:推出了几乎没有利润的“半寸”照片。这需要重新手工制作板片器,技术难度在当时没人愿意尝试。前后期工作量都增加了利润却寥寥无几,但顾客满意。
“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这正是传统艺人的宝贵精神内核,也是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以及世俗名利裹挟之下所缺乏的人生判断与价值定见。
择一事 终一生
匠心66年 传承3代
— 景光相馆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