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青山不老》有感
许昌实验小学 李丹
十二月一日星期五,许昌市小语教师代表齐聚许昌实验小学大礼堂,参加许昌小语建模教学专题研讨培训会。这次研讨会由毓秀路小学张淑珍校长、许昌实验小学李艳平校长和许昌实验小学马艳艳主任三位名师作课;市教研员吕蔚屏老师主持评课;特邀专家张伟老师作专题报告。一天的学习,让我收获满满。现将自己其中一部分收获整理、总结、分享给大家。
李艳平校长执教《青山不老》,这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十六课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文章向我们介绍了一位山野老农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的创造了一片绿洲,以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略读课文在我的印象中难教:一是怕讲得多,一不留神讲得多就讲成了精读课文,在一个课时的教学时间里就完不成教学任务。二是怕学得少,文章选入教材,那就是学生学习的很好的范例,浑浑噩噩、走马观花般地学一遍,学生也得不到提高。正在我困惑之际,李校长执教的这节课给了我许多启发。
一、教授学习方法,培养思维能力,保障学习质量。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这样说“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可以因此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感受最多的就是老师在教、在渗透给学生很多学习的方法。例如:1、回顾单元导语、提炼学习方法。2、了解本单元前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单元主题。3、老师强调什么是浏览。4、强调学习的方法“默读……”“画出……”“找出……”“填写……”“体会……”。4、根据老师的词语提示概括文章内容。5、运用对比方法学习文章……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其思维能力,由这一堂课的学习,可引申到学习同类文章。吕老师在点评中也再次强调“要做到一课一得。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迁移运用,符合学生对新知识从接受、吸收、消化、运用的心理发展过程。”“这节课采用了多文本引入辅助学习,改掉深究人文性,让课堂容量变大,就会使学生思考多、提问多。”
联想到我的课堂,这学期学生升入四年级,思维更活跃,更需要提升思维的深度,拓宽思维的广度,学生迫切需要提高表达的能力。所以在课堂上我帮助学生总结了许多体会文本的方法,确定了许多语言支架……这是学生能表达、敢表达、乐表达的保障。由开始用一种体会方法,慢慢训练,会用几种方法体会文本;由利用老师教的语言支架,练习表达,到会自己选择措辞组织语言。这是一个漫长而充满惊喜的过程。
在当今课堂上,老师不多讲、不多教,但是方法一定要渗透,一定要教给学生。课堂不是全盘推给学生,如果老师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而完全忽视方法的指导,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将越来越肤浅。
二、自学、合作、展示要高效而真实。
在我们的课堂中少不了自学、合作和展示。三者环环相扣,有效的自学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是班级展示的保障。
这节课中李校长在出示学习目标的时候,就先对如何自学有了明确的要求“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环境的语句,找出关键词,填写在表格里,体会这种强烈的对比带给我们的震撼。”问题的质量决定了学习的深度和效果。看到这样的要求,学生很容易理解,每一步该怎么学,非常清晰。其次两个表格的设计可操作性强,易于学习小组之间分工协作,以明确的分工强化成员合作职责,以清晰的指令强化学生合作程序。最后展示的时候为学生提供汇报的话语体系,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语言支架,使得展示也更加高效。
吕老师点评指出“老师做到教——扶——放,学生做到学——练——用。学生的发言、交流和分享成为亮点。学生的学习不是盲目的,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好。”
“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烤鸭。”陶行知老先生的一段话引发我对“主体多元合作探究”课堂新的思考。
老师不是不教,而是要教得巧妙。“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老师带领学生走入知识的大门;教给方法,让学生“得法”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