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设计模式初涉
概念相关
定义:
适配器模式把一个类的接口变换成客户端所期待的另一种接口,从而
使原本因接口不匹配而无法在一起工作的两个类能够在一起工作。
简单点说:
两个彼此间没有太大关联的类,想进行交互完成某些事情,如果
直接去修改各自的接口,就显得有些繁琐了,可以加个中间类,
用它来协调两类之间的关系,完成相关业务。这种玩法就叫适配器模式!
两种适配器模式:
根据适配器类与适配者类的关系不同,适配器模式可分为 类适配器 和
对象适配器两种,尽管都是三个角色,但还是有些差别的!
另外,类适配器的适配器和适配者是 继承 关系,而对象适
配器则是 引用 关系。
类适配器的三个角色:
- 目标接口(Target):客户所期待的接口,目标是接口;
- 需要适配的类(Adaptee):需要适配的类或适配者类;
- 适配器(Adapter):实现了抽象目标类接口Target,并继承了适配者类Adaptee
对象适配器的三个角色:
- 目标接口(Target):客户所期待的接口,可以是具体的或抽象的类,也可以是接口
- 需要适配的类(Adaptee):需要适配的类或适配者类;
- 适配器(Adapter):通过包装一个需要适配的对象,把原接口转换成目标接口;
UML类图:
![](http://static.zybuluo.com/coder-pig/rv0vswxq0nwrjqef5wfa6at9/image_1b708angqs111cv88nm1gd0gmc9.png)
![](http://static.zybuluo.com/coder-pig/k7qws5m59jkld01j852p8mz5/image_1b708fg5tiililj7qs1v42mn91g.png)
举个最简单栗子
想了很久没想到什么好玩的例子,就写个最简单的英语翻译中文的例子
了解这个模式的玩法,后面有好的例子再换。
对象适配器的写法(用得较多)
说中文的接口:
![](http://static.zybuluo.com/coder-pig/fja660ickq0d0t1l879sf14s/image_1b6thaij81omf1547g6l126gd4p.png)
说英语的人:
![](http://static.zybuluo.com/coder-pig/7tgvtcnwuxmla9b2mgn85cd6/image_1b6thbiv3ku7s3sl2kko910bu16.png)
适配翻译器:
![](http://static.zybuluo.com/coder-pig/kmm7wl457uzeymgtfzxmj93x/image_1b6thcvqqnobjmv1tvnsi1q4k1j.png)
英语翻译成中文:
![](http://static.zybuluo.com/coder-pig/xu5wl4xeurdofvk3y8v4shvv/image_1b6the5t91irp12dv1q3ppign6220.png)
翻译后:
![](http://static.zybuluo.com/coder-pig/dh6u78krnm09qkqjykrzb08i/image_1b6thkm951gbn1k6oi3n1pknsmh2d.png)
好的,非常简单,在适配类中传入需要转换的对象,完成转换而已。
类适配模式写法:
![](http://static.zybuluo.com/coder-pig/ceu2pgap7qpw93gjofyej2b2/image_1b6ti1hbju7n1ptm1ev91cus1ql72q.png)
翻译过程:
![](http://static.zybuluo.com/coder-pig/95coiw01sfkzp5ajgjo0decu/image_1b6ti2jci4311hgee7j877n7c37.png)
翻译结果:
![](http://static.zybuluo.com/coder-pig/dbyroedtae3eyzioadvq7zx5/image_1b6ti33gg1le81jll12kl1iah4qs3k.png)
两种玩法对比:
对象适配器支持传入一个被适配器对象,因此可以做到对多种被适
配接口进行适配。而类适配器直接继承,无法动态修改,所以一般情况
下对象适配器使用得更多!(Java不支持多重继承!!!)
缺省适配器模式
当不需要实现一个接口所提供的所有方法时,可先设计一个抽象类
实现该接口,并为接口中每个方法提供一个默认实现(空方法),
那么该抽象类的子类可以选择性地覆盖父类的某些方法来实现需求,
它适用于不想使用一个接口中的所有方法的情况,又称为单接口适配器模式。
简单点说就是:不想实现接口里的所有方法,写个基类去继承这个
接口,然后重写所有方法,子类再去继承这个基类,按需重写!
比如上面的例子,中文也有很多种类型啊,普通话,广东话,上海话:
我们现在只需要转换成普通话:
![](http://static.zybuluo.com/coder-pig/va2ivplo3esh8qv5gxe7620a/image_1b6tj7kjm1qqqi50dc047r1v4h41.png)
写个父类适配器:
![](http://static.zybuluo.com/coder-pig/if3tmjsd2msmrguvnpq6cya0/image_1b6tj8j972f2dpf1man10nu1u7e4e.png)
写个普通话转换用的适配器:
![](http://static.zybuluo.com/coder-pig/4xdk9tbmor6tqd0b8uxp766q/image_1b6tj9itq1kqi1dcl1vh817ci1pl74r.png)
开始翻译:
![](http://static.zybuluo.com/coder-pig/2o7m76xzjxuq9al4tsxxfcfu/image_1b6tjgp9ogjo1635atf1i8u1sal58.png)
翻译结果:
![](http://static.zybuluo.com/coder-pig/3uzz6h1o9686nvuldgrb73xr/image_1b6tjhd1dha41n7tv1hhi818r5l.png)
小结
优点:
- 将目标类和适配者类解耦,通过引入一个适配器类来重用现有的
适配者类,无须修改原有结构。 - 增加了类的透明性和复用性,将具体的业务实现过程封装在适配
者类中,对于客户端类而言是透明的,而且提高了适配者的复用性,
同一个适配者类可以在多个不同的系统中复用。 - 灵活性和扩展性都非常好,可以很方便地更换适配器。
- 一个对象适配器可以把多个不同的适配者适配到同一个目标。
缺点:
- 类适配器模式对于不支持多重类继承的语言,一次最多只能适配
一个适配者类,不能同时适配多个适配者。 - 适配者类不能为最终类,如在Java中不能为final类。
- 在Java中,类适配器模式中的目标抽象类只能为接口,不能为类,
其使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 对象适配器要在适配器中置换适配者类的某些方法比较麻烦。
摘自工匠若水的——设计模式(结构型)之适配器模式(Adapter Pattern)
本节代码
https://github.com/coder-pig/DesignPatternsExample/tree/master/6.Adapter%20Patte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