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莫莫发来了一条消息,内容是我在简书上发布的一篇文章。她说,自己以前也很喜欢写文章,最近几年基本上没有动笔。她说,很佩服我能够坚持每天写作,并且鼓励我要一直坚持下去。
看到她发的信息,内心暖暖的。在此之前,我们生活在迥异的时空中,是完全陌生的两个人。如今,却能够在写文章的路上彼此加油鼓劲。长久以来,我很少在熟人圈中去谈论关于写作的话题,更不敢轻易公布文章。害怕被所有人用怀疑的目光审视,更害怕有人用揶揄的口气评论文章。在所有人的眼中,写文章的人不过是无病呻吟。成为作家,就像生活中一个虚幻的梦想。很长时间,我也和莫莫一样,在坚持和放弃的边缘徘徊。
刚刚读过的一本书,是我坚持写作路上了一剂强心针。书名叫做《成为作家》,醒目凝练的书名,描绘每一个文字爱好者最绚烂的梦想。该书自1934年出版后,风行美国文学界80余年,是长盛不衰的经典作品。这是一本奇异的书,从认识要不要写作、怎样开始写作、如何成为作家以及如何形成自己的风格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教我们如何成为作家。
作者多萝西娅·布兰德,是一位备受尊敬的美国作家,也是资深的文学编辑。她认为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表达欲望,天才并不是写作的必备要素。全书以作者本人作为作家的切身经历和对众多作家朋友的观察,就我们对于作家的种种误解和对文学创作的不同误区进行了逐一澄清和阐发。
接下来,让我们怀揣着成为作家的梦想,和作者一起解答内心的疑惑。当内心坚定而不茫然时,我们才能轻松愉悦的追梦,期待着梦想成真的那天。
要不要开始写作?
作家就是愿意写作、能够写作、正在写作的人,与写作有关的人。换句话说,作家是指任何从事写作的人,不管他的职业背景和身份是什么,只要是在写作的人。
写作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写作本身的困难,即要不要写作。这也是我们能否成为作家的关键。
作为写作初学者,我们习惯了等到才思泉涌的时候才开始。可是生活本质平淡,灵感迸发、才思泉涌只有在心弦被拨动时才会有。
昨天,是所有日子中最为平淡无奇的一天。按部就班地完成着日程本上的一项又一项任务。当勾画到写作任务时,脑海中一篇空白,没有一件值得描述的事件。只能机械般地打开电脑文档,开始回想一天当中所有的人事物,包括路途中的风和树叶,也包括和每个人交流的话语。呆坐了一刻钟之后,开始一个字一个字地写着,竟然完成了一篇千字文,而且是目前为止被录用最多的一篇文章。
这一刻,内心真正被触动了。原来,写作并不需要万事俱备,只要开始写了,就一定会越走越顺利。
莫莫说繁杂的家庭俗世占据了她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写作的灵感火花迟迟不来,她没有把握写出自己满意的文章,故而拖延到现在,以至于放弃。
怎样开始写作?
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欲望,表达方式无外乎说和写。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说的时空已经被无限压缩了,而写的平台却越来越丰富。那么,我们怎么样将内心飘零的想法转化为文字呢?
记录无意识活动。弗洛伊德把无意识看得比意识更重要,他认为人的行为动机主要来自于本能冲动。他说,文学创作是作家在现实生活中未实现的白日梦,创作动力是作家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层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是来自人的本能。
在进行写作时,必须让无意识自由丰富地流动。最好的方法就是:比你习惯的起床时间早起半小时或是一个小时,在此期间不要做任何事情,立即开始写作,写下任何文字。
像好奇的孩子一样观察世界。当我们感到思绪贫瘠时,要重新回到生活素材中,像一个敏感的孩子用纯真的眼神看待身边的人事物。听听晨光熹微中欢快的鸟语,感受一下山茶花的娇艳欲滴,或者抬头看看风中飞舞的树叶,甚至是某个陌生人的衣着打扮,这都会给你带来无限的灵感。
按时开始写作。信守承若,教会自己在一个特定时间段内写作。你可以选择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写作,也可以变换不同的时间写作。但在选定写作时间内,必须写作,不能有任何借口拖延。坚持早上写作和预先安排的时间写作应该长期坚持下去,直到可以随心所欲地写下任何文字。
以批评的眼光阅读自己的作品。你所记录的任何东西对你都有真正的价值。写完之后,将作品搁置两三天,至少隔夜再读。当你彻底放松了,与自己的作品隔离了一段时间,将其重新拿出来阅读。在重新阅读的过程中,要将能够找到的错误明白无误地标出来,并尽快找到对策。经过不断地批评修改,尽快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如何成为作家?
成为作家之前,我们要知道作家是什么样的人、作家如何工作,也要学会用同样的方式工作,并且要调整自己的做事方法以及与周围事物的关系。
培养作家气质。作者认为,既成熟、没有偏见、温和而公正,又敏感和像孩子一样天真,是作家的性格的两个方面。具有对新事物好奇敏捷的反应能力,又能对旧事物记忆犹新。
余华是个成功的作家,他同时具备了作家性格的两方面,并将两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他说自己是“愤怒而冷漠”的叙述者,只作为叙述的需要而存在。他的小说不断展示出对现实世界中人生的迷惑、思考、怀疑,呈现出一个个人们无法逃离的怪圈,组成一幕幕人生的悲剧。
模仿作家优秀的写作技巧。模仿的作用,在于在别人的写作中发现对自己有用的素材。模仿从研究引以为楷模的书或者故事的整体架构开始,随后逐字逐句地细读。在细读过程中,必须带着具体的问题,例如如何表达时间推进、如何自如切换场景、如何安排字数、如何恰如其分地用词等等。最后,回到自己的写作中,用新的眼光审视自己的作品,思考如何改进才能更加生动、丰富和有力。
像作家一样读书,学会批评式的阅读。唯一的途径就是任何东西都要读两遍。第一遍快速不加任何评论地阅读,第二遍准备纸笔进行精读。“为写而读”的阅读方式,有效地将两遍阅读结合在一起,第一遍快速了解书籍的内容,第二遍通过书评理清文章逻辑脉络。
学会总结判断和细节分析。完成阅读之后,对书籍写一个简短的大纲,做一个总结评价:喜欢或不喜欢;相信还是留有疑问;自己最喜欢的是哪一部分。第二遍阅读时,则要详细分析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原因,为什么相信书籍内容,内心的疑问具体是什么等,要详细就自己的答案。
如何形成自我独特的风格
每一个故事从根本上都具有类似性,而聪明的作家会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通过重组素材,以一个新构思的故事给人带人惊奇和新鲜感。
引导无意识,尊重自我。无意识,是害羞、难以捉摸、不易控制的,却能为写作提供最丰富的素材。成为作家的第一步,就是要约束无意识,悉心引导、控制使用无意识体用的素材。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思绪波动时,密切地关注它,逐渐安静下来。让无意识自由丰富地流动,按照需要打开所有的记忆宝藏,所有的情感、世界、情景,还有储藏在记忆深处的人物与事件的密切联系。然后有意识地控制、联系、辨别这些素材。
保留自己的想法。如果过早地谈论你已经完成或是正在构思的故事,会招致很多无法招架的评论,让你无法迷失方向。所以,保持沉默的睿智,学习成为自己最好的朋友和最严厉的批评家。在保持自己想法的基础上,和同类型的优秀作品进行比较,找出不足,并极力弥补。
诚实地对待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地看待世界的视角,伟大的作品都是在向读者传达作者对世界的描绘,直率而又充满力量。在写作时,要清楚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对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有什么看法,如此,才能写出原创的并且独一无二的故事。作家路遥钟情于自己生活过的土地和岁月,便写出了让人怦然心动的《平凡的世界》、《人生》等作品。
成为作家并不是一个白日梦,只要你开始写,真诚地记录自己的感悟,一路坚守自己的初心,就一定会有所成就。近代圣人曾国藩一生笔耕不辍,留下了诗集、文集和奏稿、书札、日记等海量文字,被后人编为《曾文正公全集》。他总结过自己的写作秘籍:“余早年于‘作’字一道,亦尝苦思力索,终无所成。近日朝朝摹写,久不间断,遂觉月异而岁不同。”多年如一日地反复摹写,持之以恒,滴水石穿,最终成就一代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