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 三棱镜下的童真世界

710  三棱镜下的童真世界

        ---小学语文高效文本解读的深度、角度与温度

       文本解读不应局限于文字表面,而需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与社会背景,培养综合解读能力,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深化文本解读的重要方向。

                                         ---题记

       接连着早出晚归的培训,课堂里认真聆听,仔细记录,通勤路上反复琢磨,返回家中,字斟句酌,只想将触动内心的“经典”记录下来,以备不时之需。

01 扎根文本,细察“象”与“构”夯实解读根基

       讲座中,F老师和L老师反复强调文本解读之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他们多年的经验积累中,告知我们,要做好文本解读,需要聚焦“意象”与“细节”,引导学生敏锐捕捉文本中的关键意象如文本中出现的景物、物品、动作、神态、对话等,不可忽视其生动细节,因为这些都是理解人物心理、情感、精神的直接窗口。除此之外,在梳理“内部结构”过程中,要清晰把握文本的脉络,将起因、经过、高潮、结果等,段落层次,逻辑关系如转折、因果、并列等,理解作者如何组织材料、推进叙事或论述。这是理解作者意图和文本整体思想的基础。与我们老师而言,文本解读时,必须紧扣“时代背景”,适当地、浅显地引入与文本相关的时代背景、社会文化知识,帮助学生跨越时空障碍,理解人物言行、思想、精神的深层原因和文本的特定价值。L老师从《荷塘月色》,F老师解说的《过客》等堪称文本解读中的范本,为我们日常教学中,解读文本提供了方法指导和技艺传授。

02 多维透视,探寻“心”与“魂”深化解读内涵

       在老师们多篇文本解读中,他们都融入了当下的社会现实,自我的成长经历,以剖析“人性”与“心理”的视角,告诉我们在通读整篇文本的同时,需要关注文本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内心独白、矛盾冲突,引导学生推测、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内心情感和动机。这是触摸文本“灵魂”的关键。

        文本的解读不能仅限于文字的阅读,而是在阅读过程中要学会体悟“情感”与“精神”,结合文本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长环境,引导学生感同身受地体验文本传递的情感和彰显的精神品质。这是文本感染力和教育价值的核心。

       一节好课,绝不只是在美文赏析时的情感投入和内容理解,而是要引领学生鉴赏“审美”与“思想”内核所在,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形象塑造的美、意境营造的美。同时,思考文本所蕴含的朴素而深刻的道理、价值观念、人生态度,即“思想”,进行初步的思辨和价值观引导。在开放性的问题设置中,助力孩子养成“乐学思辨”的好习惯,为他们的努力后续深入学习夯实基础。

03 立足生本,巧设“径”与“境”实现高效转化

        文本解读远不止对内容、情感和浅层思考即止,而是应该从文本解读中,精选文本中的“深度”与“角度”,立足不同学段、学情和教学目标,精选文本中最具价值、学生“跳一跳能够到”的1-2个核心维度,如常见的“突出的人性光辉”“关键的心理转变”“核心的精神品质”“独特的审美点”等作为解读重点,既可以避免面面俱到,又可以避开浅尝辄止。在小学的文本解读中,我们可以选择适合小学生的、新颖有趣的解读切入点如“一个关键人物的视角”“一个反复出现的意象”“一个出人意料的转折”等。

        以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的方式,运用分角色、配乐朗读、想象补白、角色扮演、情境对话、联系生活实际、观看相关音视频片段等多种手段,营造文本所示情境,帮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理解文本中的心理、情感和精神世界,让深度解读自然发生,而非枯燥说教。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讨论话题、小练笔,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验,与文本中的人物、情感、思想产生共鸣,促进“共鸣”与“表达”的同步进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和分享,内化解读成果。

       与语文老师而言,在文本解读中如何实现“高效”?通过讲座,我想其核心应体现在聚焦核心点“精准目标”;学生主动探究体验“深度参与”;以理解、感受、表达深度融合在一起的“有效内化”;让语文课堂在“百家争鸣”的氛围中,让学生开展美美与共却又各美其美的勇敢表达,避免教师“一言堂”的灌输,还原语文课堂里该有的因材施教。

       诚然,教师在做文本解读时,会有“受制”的理解,但只要我们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承认文本解读的边界,引导学生尊重文本本身的意象和结构提供的线索,基于文本进行合情合理的推测和想象,避免天马行空的过度解读。特别是对“作者意图”的探寻也要基于文本证据,而非主观臆断。与小学生而言,对文本的深度探索中,对文本的人性、心理、灵魂、精神、思想、审美等都必须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刻为可感,通过具体的语言、形象、情节、活动来承载和实现,在此过程中,还得关注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熏陶。

        通过沉浸式对文本解读的学习和体验,深感文本解读对一节好课的高标准与严要求,不光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运筹帷幄”,而且还要研习听课者的“学情”,再将其转化为小学课堂中可操作、有实效的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的丛林里,既能观察入微,又能仰望星空,感受文字背后跳动的心灵与闪耀的精神光芒。

       本次的文本解读学习,既有哲学视角的收获,又有文本实操过程中的体验,深刻领悟到原来好教师也必须是“六边形”战士,才能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才能实现师生同生共长的教育梦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