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家庭是孩子走向社会的桥梁
摘录:
1.四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对同伴和集体开始产生较强归属感的时期,父母如果盲目限制孩子与同伴的交往,就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埋下遗憾的种子。其实孩子的社交是他们自己的事,父母要当牵线人,而不是拆桥人。
2.如果孩子对周围环境谨小慎微疑虑重重,这种身处人群却与人隔绝的生活会让孩子感到孤独无助。
3.见面不仅让双方能够兑换,还会形成一个厂,我们在这种氛围中共享着周围的声音和空气中的气味,尤其是我们能够触碰对方看到真实的笑和泪,这种感觉会形成共同的记忆进入大脑,这是线上交流无法获得的。常带孩子去接触亲人和朋友,别让视频社交方式过多占据孩子的生活。
4.四年级的孩子已经不像小小孩一样可能选择大哭大闹来表达害怕,他们会选择隐藏自己的不安,采用压抑或否定的心理防御机制,不让自己看起来焦虑或悲伤。
感悟:
阅读的过程是自我反思的过程,摘录下来的都是自己认同的,还需努力做好的部分。
我家小朋友,小时跟着爷爷奶奶经常去家门口的公园,跟老年人相处比较多,老人对他都是非常的包容和宠爱。相反与同龄的孩子接触的太少,当代小孩们大多比较自我,相处起来并不是特别轻松,我总是担心他惹事,所以限制的比较多,以至于跟同龄人交往的时候还缺少一些好的方法。今日感悟最深的就是要放手,但要正确引导,做好牵线人,让孩子自己找到处理社交,与人交往的方法。
小朋友本来是个“社交达人”,特别爱说,但我又担心他乱说,总是对孩子批评,极少鼓励,压制孩子表达欲望,也压制了他的优点,确实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