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三个月,我终于写完《道德经》儿童解读版,全篇共13万字,目前还在修改中。应老师的提议,我对自己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做一个总结,并与大家分享。
一、接下任务包
1、选任务包
去年12月中,当我在星球看到老师发布的“国学故事宝”写作任务包时,我有点动心。但一看可挑选的书都是国学经典时,我就想:这也太难了,本来我就对这一块不熟悉,而且都是古文,怎么能把它们写成可以讲给小孩听的内容,没有故事可讲,小孩能有兴趣听吗?
虽然抱着怀疑的态度,但我还是很感兴趣,就想知道别的同学是怎么写的。于是,我每天都打开星球来看,看有哪些任务包被领走了,看有没有同学发样稿出来,再看看老师对样稿的点评。终于,我看到有两个同学写的样稿得到了老师的肯定,一篇是《增广贤文》,另一篇是《龙文鞭影》,我就仔细地读他们写的样稿,我还听了几次“浩然爸爸讲幼学琼林”,终于找到了一点感觉。
但是,到选择书的时候,我又开始犯难了。我拿同学们挑剩下的几本书名,到网上查找资料,看哪一本书更容易用故事的方式讲出来。后来,我找到了一本李若水译评的《道德经》电子书,书中选取了每一章的其中一个重点内容讲解,还有相关的经典故事。于是,我就决定选择《道德经》。不过,我没有勇气直接在星球留言领取任务包,因为我还不太有把握。我想先写出两篇样稿,发布在星球以后,再领下任务包。
2、写样稿
我参照同学的样稿格式,依葫芦画瓢写出了两篇样稿。当然,并不是全盘照抄,毕竟,不同的书内容完全不一样。特别是介绍《道德经》的开篇,在网上随手一搜,都能得到大量的信息,但如何选取这些信息,确实费了一番功夫,最终我确定了五个点,按顺序分为五块:①书的总体成就介绍;②作者和创作背景介绍;③书的内容介绍;④学习本书的目的和好处;⑤预告接下来的讲解的方式。第一篇写完后,我反复修改了几次才定稿。
第二篇写《道德经》的第一章,相对好写一些,我按四段式结构布局:①大人对原文进行讲解;②由孩子提问,引出故事切入点;③大人讲故事;④结合《道德经》和孩子的实际应用,进行总结。
3、写目录
样稿写好后,我把样稿发布到星球上。没想到,老师很快就回复了,同意我接下任务包,并让我把样稿和整本书的目录写好发到他的邮箱,老师要求目录要有趣,能吸引读者的兴趣。所谓的目录,也就是每一篇的标题。我开始看《道德经》译评本,参考每一章讲的经典故事,再根据故事给每一篇起个标题。为此,我还特意找到以前老师教我们起标题的5条黄金法则,分享如下:
(1)带数字的比笼统的好
(2)问句比陈述要好
(3)用对比比平铺直叙好
(4)写一半比写完好,写标题的时候可以多用一些“……”
(5)用绝对化的语言好
当我把样稿和目录发给老师以后,老师进行了很细致的修改。我修改后,老师就通知我可以直接往下写了。我有点不敢相信,反复跟老师确认,要不要每写一篇都发给他看,他很肯定地说不用。于是,我战战兢兢地开始了我的任务包写作。
三、写作过程
1、找资料
我正式开始写以后才发现,只参考一本书的资料是不足够的。李若水译评的《道德经》中有些原文解读比较深奥,有些甚至是半古文半白话,大人看都有点难度,更别说讲给小孩子听了。还有书中的故事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围绕着讲道理,故事性并不强。于是,我又继续找不同版本的书,找到一本史文哲翻译的《道德经》;又找到了音频版的黄明哲正解《道德经》;还在网上“道德经网”找到电子版的《道德经》;并关注了“大伦书院”的微信公众号,上面有语音版的《道德经》讲解;加上糖豆学院提供的《道德经》注音版。最后,我一共用五个不同版本的《道德经》做参考。
2、原文解读
我在对每一章的原文进行解读时,要先找到原文,再用小孩听得懂的语言进行讲解。在写的过程,我发现不同的版本,原文也是有差别的,通过比较,我决定用糖豆学院提供的注音版《道德经》原文。
接下来是解读。表面上看起来,解读的内容比较容易,因为有现成的电子版,只需复制粘贴就能完成。但事实上并非如此,首先,现成的东西并不适合直接讲给孩子听,另外,有些书上的翻译,连我都不理解,更没有办法转换成小孩能理解的内容。比如说第八十章的“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直接从字面上来看,并不难理解,好几个版本的翻译大致意思也差不多:“邻国之间可互相看到,鸡犬之声能相互听到,人民之间,老死也不相往来。”我的疑问是,为什么老百姓要从生到死都不互相往来,这不是老子理想中的生活场景啊。于是,我先听“黄明哲正解《道德经》”的讲解,他提到“往来”原来是兵家的用语,是指打仗,你来我往的意思。然后,我又在网上查找“不相往来”的解释,果然,网上的解释跟书上解释并不相同,指“即使两国人民相处得很近,交往密切到连鸡狗的叫声都混在一起,却从来不发生战争与摩擦。”类似这样的情况比较多,但只要我有疑问的,就会多找不同的版本去求证。为了写出能让小孩理解的内容,我结合不同的版本,再加上自己的理解,转化成简单易懂的内容。
3、切入点
原文讲解完后,接下来就要选定原文的其中一句来讲故事,但前提是要找到讲故事的切入点。对我来说,比较难的正是这一个环节。这个切入点不但要引出接下来要讲的故事,而且要通过小孩提出问题,大人进行解答,然后再讲故事。因为是小孩提问,提出的问题就要符合小孩的身份。
我花费的时间最多的部分,是在小孩提出问题后,大人进行解答的部分。有很多篇,我先写好原文解答部分和故事内容,但大人如何回答小孩的提问,再选什么样的例子,讲什么道理,才进入讲故事环节。这一部分的内容,我要想很长时间或修改很多次,才能确定下来。
比如,我在写第八章的时候,小孩问:妈妈,这个“不争”是说我们不能跟别人抢东西吗?
大人不但要回答问题,还要解释,并举例子。大人的回答是这样的:
跟别人抢东西是不对的。不过,这个“不争”并不能这么简单理解哦,应该这样说,人们要踏实做好自己的事情,努力做出成绩,而不是用不正当的手段去跟别人争夺地位和好处。就以小朋友们为例吧,如果你们要在班上竞选班长,那么,你首先要好好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然后,要热心协助老师管理好班上的事情,在竞选演讲时再好好表现,告诉同学们,你会用什么方法管理好班级,而不是动用歪点子去争取当选。接下来,我来讲一个“不争”的故事,小朋友们就能更好地理解了。
4、找故事
对我来说写故事是比较容易的环节,因为去年我一直在写成语和歇后语的故事,只要把一个故事改写成孩子能听得懂内容就可以了。但存在的问题是,能不能找到合适的故事?我使用的参考书中,有两本书是有故事的,但这些故事有很多是现代的故事,并不适合用来讲《道德经》的道理;有些只是简单的小故事,不能达到每篇要求的字数;还有些只是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只不过是在讲道理……于是,我又到网上去查找,并找出一些我之前写过的成语和歇后语,看有没有合适的,找到再进行改写。
还有一点,现成的故事中,如果有些年份,地名等,不够详细和清晰,或古代的官职名称相当于现代的什么职位等,同样也要上网查找,确定信息后再补充。
5、总结
故事讲完后,大人还要把故事引回到《道德经》的内容,并进行总结。这个时候,同样要结合小朋友的实际情况,进行概括。比如,我写的第41章,大人是这样总结的:小朋友们可以这样理解“道”,在学习一项技能的时候,比如弹钢琴,想要成为一位出色的钢琴师,就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刻苦练习,才能获得成功。“熟能生巧”就是道,也就是说,做事熟练了,就会掌握窍门,做得更好更出色。
6、注音、词语解释
原文生僻字和多音字的注音,直接从糖豆学院提供的注音版中复制粘贴,简单方便。
其他内容的生僻字和多音字,我从两个途径获得,一个是直接百度,另一个是金山词霸。
有些生僻词或成语,要解释成小孩听得懂的内容,有时想不到合适的,我也是在网上查找。
三、修改
在完成整篇初稿以后,我修改了两遍,才发给老师。老师对我的文档进行了逐字逐句批改,留下几百条的批注,老师的认真和细致,令我非常感动。通过老师的批改,我更好地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①指代不清:在出现三个或以上的人物时,代词使用不恰当,引起歧义。
②原文解读:有些内容讲的意思不够准确
③在讲故事时出现跳跃、不连贯的现象
④小孩问的有些问题不符合小孩的身份
⑤有些章节在结束前,没有进一步引申总结
⑥个别错词、错字、注音不准问题
四、收获
1、用心学完了一部中国的经典著作
说真的,领下任务包之前,我连“道可道,非常道”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我还天真地以为《道德经》是教大家讲道德的书,经过查阅各种版本的书,经过听黄明德的讲解,再加上自己的领会,才对《道德经》有所认识,理解了什么是道,懂得了凡事都要顺道而行的道理。
读完《道德经》才知道,原来很多我们经常使用的成语,都是出自《道德经》,如,上善若水、功成身退、物极必反、无中生有、委曲求全、赤子之心、视而不见、祸福相依……接下来,我应该写写读《道德经》的感悟。
2、提高写作能力
经过三个月的输出和反复修改,再经过老师的批改,我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写作中常犯的错误,这对提升我的写作水平有很大帮助。
3、成就感
完成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给我带来了小小的成就感,也提高了我在写作上的自信心。
4、改变偏见
当我完成初稿的时候,同样在写儿童任务包的一位同学建议我写一篇文纪念一下,我说,我认为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大部分都是抄袭,实在不好意思写。直到几天前,老师让我给同学们分享完成任务包的心得,我还是抱持这种想法。
那我是怎么改变这个想法的呢?说起来也不怕别人笑话,我有一个爱好,喜欢看《故事会》。前天,我看到故事会上有一篇故事《妻子的证词》,倒不是故事的内容有什么特别,而是这篇故事标题上方有一行小字“本篇改编自日本推理小说家佐野洋的同名小说”。就在那一刻,我悟出了一件事,原来,我写的《道德经》儿童解读稿,并不是在抄袭,同样也是在做改编呀。改编指在原有作品的基础上,通过改变作品的表现形式或者用途,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作品。我并没有歪解《道德经》的原意,只是把它改编成适合讲给孩子听的故事而已。
不知各位"同一战线"的同学,认不认同这个想法?
5、把背包扔过墙
“把背包扔过墙”的意思是,当遇到一堵墙挡住去路时,如果犹豫不决,不知该不该翻墙过去时,就先把自己的背包扔过墙,那就容不得自己再多考虑了,不管这堵墙是不是容易翻过去,都只能选择翻墙而过,否则,背包就拿不回来了。
我把背包看作是机会和勇气;把领下任务包和设定完成日期看作是“把背包扔过墙”;把完成的过程看作是翻墙。我的想法是,不管这堵墙后面等着自己的是恶犬还是美景,想办法翻过去再说呗,不翻过去,就永远都不会知道这堵墙后面有什么东西。
我很高兴,在老师和同学不断的鼓励下,经过三个月的努力,我终于艰难地翻过了这堵看似不可攀越的墙,不但找回了我的背包,还看到一道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