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气候真是让人发急:夏天闷热的著名已被列入全国"三大火炉之一";冬天湿冷虽没有哈尔滨的名气大,可气温也时不时降到零下六,七度。
上了年紀的老人还是喜欢到澡堂子洗澡。大池里泡泡,等皮肤发红,肌肉松弛开來,再叫仪征來的师傅搓个背,一星期都惬意。
七十年代,公共浴室受欢迎的公共场所之一。逢年过节的那个热闹劲,五、六十岁的人恐怕都记忆犹新。特别是临近过年三十晚那天,浴室从早开到晚:有钱没钱,洗个澡过年,这是民间习俗。那时的南京,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洗澡堂。
随着城市改造步伐的加快,洗澡堂已拆的差不多了。家家户户必备的浴室也使仅存的公共浴室生意一落千丈。现在人更是直言澡堂子不干净,那么多人在一池里泡,恐怕得皮肤病什么的。
徐州来的徐阿姨在大厂区开澡堂子的己近十年多了。如今浴室生意也越来越差。物价上涨,水、电这两大块成本在逐年加价,但浴室的价格却提不上去:现在来浴室洗澡的大多是附近的农民工、在校的学生,平民百姓。
徐阿姨说她也不想提价。大家都不容易。能开一天是一天。条件好的可以开车去那吃喝一条龙的高档温泉中心去。
徐一家五口吃住都在澡堂子。近五十岁老伴在男澡堂帮人搓背,搓一个背十元,临近春节,生意好时也让他格外开心,偶尔也会自己买包"红南京"抽抽,慰劳下自己。
够一家老小一天的伙食费,冒股烟就没了,徐阿姨着实心痛。但老伴偶尔为之的事也不必面红而赤地去吵。徐阿姨的澡堂有个特点:澡堂里一年四季花开不败。
浴室的湿润加温度的适宜,浴室墙上挂满绿萝,金边吊兰。远远望去如同一道绿墙。花的品种不高贵,但红红绿绿倒也让进来洗澡的人赏心悦目。
徐阿姨的媳妇在前台收钱,儿子照看弱智的孙子。孙子己近8岁,智商像一岁的孩子。白天忙的時刻,小孙子就放在婴儿车里。他不能站,不能走路,吃喝拉撒全在婴儿车里。
这是徐阿姨最大的心病。一家人齐心努力,希望攢夠钱可以帶孙子到上海一家医院去治疗。
前段时间,街道办事处来了通知,过完年,澡堂子可能随老小区一起拆迁。徐阿姨沒法睡个好觉了,这一家五口将到哪里去呢?
圣诞节后接到徐阿姨的电话,过完年全家人回到老家,把承包给人的土地收回来,准备种植花卉在网上卖。
生活充满艰辛,就像南京的大雪,瑟瑟寒风。"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不认命徐阿姨带领全家将开启新一波的创业之路。
让我们一起祝愿徐阿姨的回乡之路万物复苏、草长莺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