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据心理咨询师静怡接手的真实案例整理,经过案主本人及家长同意后发表,人物均为化名。)
18岁的小W跟妈妈来找我做家庭治疗。
见面前电话沟通了一次,妈妈说:“这孩子太幼稚,太内向,不善交际......”原来,小W今年刚上大一,她发现自己跟大学宿舍同学相处不太融洽,无法融入室友的小圈子。她用小刀把自己的腿划伤,然后跟老师请病假回家。她还多次跟妈妈说不想活了。
第一次见到小W,这是一个白白净净的女孩,一张可爱的娃娃脸。她的眼睛一直盯着地面,连我跟她打招呼时,也没有抬眼看我。妈妈倒是很热情地招呼寒暄,一看就是个能干人。
静怡:如果咨询有效果,你希望有什么不同?
小W:让我妈先说吧。
妈妈:别的都挺好,就是希望孩子更开朗,更外向些。
小W:妈妈说的对。
爸爸有事没来。
进入家庭雕塑。让小W呈现童年如果自己做错事情时会发生什么。她说妈妈会打骂她,她会认错。我用萨提亚模式做了如下呈现(妈妈指责,小W讨好):
静怡:当你那么卑微地跪在地上讨好妈妈的时候,内在发生了什么?
小W(叹气,眼泪):想起了很多事情。我上小学的时候很淘气,经常打同学,被同学起了个“泼妇”的绰号。有一次老师找我妈谈话,我妈回来就把我狠狠打了一顿,打得我胳膊上留下三条很粗的紫印。那时是夏天,穿着短袖,同学看到我的胳膊都笑话我是“三道杠”。
(此处略去心理咨询的详细过程)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妈妈,我称之为“超强纠错型”。她有如下特点:
1. 在家里是女王,高高在上,真理永远在她的手中。
2. 观念上,对孩子教育特别上心。认为老人、丈夫都过于溺爱孩子,这是害了孩子,不负责任。为了对孩子负责,她必须得管教孩子,必须严格,不能让孩子出错,这才是爱孩子。
3. 对孩子有过高的期待。孩子偶尔考了一次第一名,就期待孩子永远考第一。如果孩子没考第一,就认定孩子不够努力。
4. 沟通模式上,喜欢批评孩子,评判孩子,比如:幼稚,内向,没主见,脆弱,意志力薄弱等等。
在这种“超强纠错型”妈妈的影响下,小W内在非常的压抑和纠结。她呈现出两种 状态:
1. 完全认同妈妈对自己的所有评判,因而自卑自恨,行为退缩,封闭自我,恐惧社交。
2. 长期的讨好积压了太多的愤怒,因而会因小事突然暴怒,或离家出走,或跟朋友翻脸,表现出叛逆的一面。
在第三次咨询时,我用萨提亚模式家庭雕塑做了如下呈现(这一次孩子爸爸也参加了咨询,他的沟通模式是讨好孩子妈妈):
(此处略去心理咨询的详细过程)
当终于看到自己用爱的名义把孩子束缚得寸步难行时,妈妈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并承诺给小W更多的自由,更多的欣赏和认可。
小W也意识到曾经被妈妈的评判影响到自我价值。过去她选择了认同妈妈的评判,现在她可以做出新的选择,即不认同妈妈的评判。这个决定使得她可以将自己从过去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小W最后迫不及待地挣脱绳子,说:“我要去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