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
这两章的内容我看得比较仔细,所以彭老师讲解的时候也跟得更紧。彭老师举了很多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我们理解难懂的概念,觉得很受用。以前对负强化总是不太理解。彭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对于不爱搞卫生的孩子,做好了就表扬、奖励这是正强化。可以让他做同样不想做的事情――倒垃圾,如果他能主动搞卫生,就把他不喜欢的倒垃圾这一任务取消掉,这就是负强化,用负强化同样是可以增加学生的合理行为。还有对背完书的孩子可以免除他罚站,这样的例子一下子就让我理解了负强化。真佩服彭老师能联系实际来讲解,深入浅出,主持得这么好。我自己平时比较喜欢用“惩罚”,但看到书上说惩罚会带来很多不良后果,以后还是要慎用。开卷有益,以后要读书才行。
关于习得性无助,我并没有太多关注,没想到里面有很多文章可做。对于聂老师布置的作业我觉得挺难的,学过的知识还不能举一反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我来说还有难度,还得好好想想。
作业:每个组对这个习得性无助进行讨论:1、各流派认为形成的原因?2、各流派的策略与方法,3、请每组选择6个现象具体策略与做法来细化,4、在班级或者孩子做一个实施操作并记录好实施过程的效果与困难或者反思。5、老师在实施过程可能需要的技术会是什么?(这个部分可以考虑自己去把自己的经验做整理,然后确定一个名称,把你实施的流程记录下来)
重要知识点:
1.巴甫洛夫 经典条件反射:刺激―反应联结
2.爱德华.桑代克 操作性条件反射
正强化 给予奖励 增加行为
负强化 撤销厌恶刺激 增加行为
消弱 不施加奖励 减少行为
惩罚 给予厌恶刺激或撤销正面刺激减少行为
3.社会学习理论 罗特 行为潜能=期望+强化值
4.社会认知理论 班杜拉 交互决定论 行为――外因(奖励 、惩罚)――内因(观念、思想、期望)相互影响 社会认知理论 班杜拉 交互决定论 想象与自我调节(自我奖励或惩罚) 观察学习(不一定要自己与外界建立“刺激―反应”这样的直接联系)
5.习得性无助会导致抑郁。
外控者可能容易抑郁,但也可能是抑郁的人变得更外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