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 经济人与非理性的人
考试的100分的72分,和137分的96分是基本相同的比率,但是137-96分更让学生们感到高兴。
这不符合理想的行为模型,即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假设:人们做出选择时会遵循最优化原则。经济人是最优化和无偏见的,但实际人确无法做到这两点。因而催生了行为经济学。
这本书主要阐述四个方面:心理账户,自我控制,公平和金融。
C2 机会成本与禀赋效应
对普通来说,强烈的情感刺激可以代替很多冰冷逻辑,引发人们的共情反应。
机会成本是为了这项活动而放弃的其它活动的价值,是没有发生的最高成本。但是实际人确不会将机会成本等同于实际的现金支出,机会成本是模糊的,抽象的。如支付附加费是从兜里掏钱,享受打折是机会成本。所以很容易被忽略。
拥有的东西属于你的一部分禀赋,与即将拥有的东西相比,我们更看重已经拥有的东西,这就是禀赋效应。失去东西的痛苦是得到的两倍以上。
懂得这三个理论,我们就知道如何在说服他人,进行人生决策或者处理事情时候,如何处理才是最有效,最经济的。
C3 非理性行为清单
日常的行为与经济学家的理性选择相矛盾,
违背忽略沉没成本的原则:如根据股票的买入价格来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违反买价和卖价应该相等的原则:我们自己不愿卖的东西,但是同样的价格也不愿意买。
后见之明的偏见:也就是事后诸葛亮。比如根据已有的技术图表来判断股票走势。
可预测的偏见:我们缺乏解决认知世界的能力。会和自己接触和了解的事例来做判断,但有自以为做出了全面的判断。
人类的时间和脑力是有限的,所以会使用简单的经验法,或者直觉进行判断。例如曾经在某个股票上用某种方式赚了钱,就会倾向于不断复制这种赚钱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