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的书多知道的也就越多,走的路也越多,但是怎么感觉刚开始觉得路也就那么长,随着走的路越来越多就觉得这路越来越长,根本不可能走得完。
如果一个人刚开始不知道学习的时候,觉得世界也就那样,吃喝拉撒玩,也就这么简单,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我们因为无知而去阅读,去学习,然而我们越去学习越去阅读,越让我们感到自己是多么的无知,这是学习的一个悖论,太多太多的知识,太多太多的学说是那么的精细,体量是那么的庞大。我们越学习越觉得自己无知,那我们学习还有什么意义呢?
罗翔说,现在的人读书,大多数人都是那种功利性的阅读,想要通过阅读让自己达到成功的目的,成功学将成功作为评估一切价值的依据。这种功利性的阅读,让人感觉自高自大,让自己骄傲自满。功利性的阅读,我们不能说他错了,是有时候我们读书是要有功利性目的存在,因为可能要达成我们工作上学习上,自己的人格,精神上的某种目的,但是更重要的应该是非功利性的读书,因为只有非功利性的读书才能让我们抵制成功主义,才能够让我们坦然接受自己的命运,坦然接受自己的失败。
很多时候一个人在他最风光的时候不是在他最辉煌的时候,我相信绝大多数人,你把他放在一个辉煌的舞台,他都能取得辉煌的成就,但关键是在一个人挫折的时候,低谷的时候,是不是还有勇气继续前行。只有阅读,非功利性的阅读,建立人格精神的阅读,才能够赋予我们真正的勇气,让我们坦然的面对人生中的大风大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