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有很多爱抽烟的朋友,爱抽烟的程度是那种一时半会儿难以戒掉,每天像饭点一样时间一到必须来一根儿。我曾认真仔细地观察过他们,我发现处于这种程度的朋友不管男女有个共同点,大多很聪明,平常话不多,比较靠谱。
我曾问过他们当中的好几位,从什么时候开始抽烟的,答案基本都是初中或者高中。第一口基本是被呛到不行,然后就想征服这种被呛到的感觉,吸着吸着觉得还不赖。让人感觉好的不是烟的味道,而是那一吸一吐之间。
中学时期是一个人的青春期,这个时期的我们开始有叛逆性,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性和攻击性是人类两大驱动力,而青春期正是这两大驱动力从萌芽攀到顶峰的时刻。对家长观点的质疑、学业的压力、对异性的渴望而不能、想实现自身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价值的冲动,对未来的迷茫,让这个时期的我们备受煎熬,尤其是男生。
抽烟这一吸一吐之间就让人有一种放松感,就像一种放大的深呼吸,在潜意识里,将人内心的冲突稍稍转化到这一吸一吐之间。随着年岁的增长,所需要承受的现实压力其实更大,如果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与现实环境越来越不协调的话,内心的冲突就会越来越大,需要一吸一吐来解压的频率就更高,烟瘾就很难戒掉。
所以,吸的不是烟,而是一种自我说服;吐的不是雾,而是种种无奈。吞下每一口失望和愤怒,吐出每一口孤独和受伤,这是一次又一次与自己的对话。
曾经他们当中的一位告诉我,如果一个有烟瘾的人可以很快戒掉的话,这种人基本不靠谱。我当时还笑他说是他自己没有毅力。现在,却很明白。烟瘾大能很快戒掉的,意味着内心的冲突他能很容易拿掉,其实这是不可能的。如果一个人能很容易的处理自己内心的冲突,那么他也不会染上烟瘾;事实证明大烟囱单靠所谓的“个人毅力”成功戒烟的概率极低。
烟瘾是需要正视的一个问题。全国每年肺癌基本都基于各种癌症之首,而我也曾经亲眼目睹一位40出头的长辈因为肺癌而早早去世,丢下一家老小,他是个典型的大烟囱,为人坦诚,却敌不过生活的困扰。
但是,戒烟却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因为这只是表象。真正需要正视的是我们自己的内心。当内心的攻击性受制于现实条件、社会道德种种外在环境的时候,我们最容易做的事情就是向内攻击自己,将所有的内心冲突自己承受下来,内心承受不住的身体来承受。而身体迟早会让我们知道后果的严重性。
各位大烟囱们,勇敢一点,让每一口烟仅仅是烟,让受伤、孤独和压力浮出明面,听听自己内在的声音,升华自己内心的攻击性,选择一些比较健康的转化内心冲突的方式,比如创造性的工作、一些极限运动……或者找找心理咨询。一个真正成熟的人不在于承受,而在于承担并能转化排解,进而创造,在于能在无能为力之时坦然寻求帮助。
祝戒烟成功。
文:爱吃虾,本文归【Nonsense23333】所有,谢绝非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