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目睹了一位母亲教育孩子的一幕:
中午12点左右,一位年轻的母亲在厨房做着饭,孩子在庭院里写着数学作业。期间母亲出来看了孩子的作业一眼,发现孩子数学符号写的不对,基本的四则运算也是算的一塌糊涂。顿时母亲发火,怒吼着孩子,怎么算的!都给你说了多少遍了,怎么还是不会写!不会你不会问吗?!你这完全都是瞎写的!……啪啪,巴掌不知道落在孩子何处。我听见孩子的哭声,抱着多多往外走,只见一边叫嚣着,一边双手捂着孩子的脸叫他直视自己,并回答自己问题!孩子哭泣不成声,根本无法正常回答。不一会儿,母亲叫孩子站到自己面前,坐在那里,依然喋喋不休的质问着孩子!孩子上不来气的哭泣着。旁边的小儿默不作声低着头在爬行垫上自顾着玩着玩具……”
这一切真真切切的发生在我的眼前,说实话我震惊、紧张、害怕,甚至感到恐慌。我怕母亲会情绪失控做出出格的事。期间我有多次上前劝阻,但都无济于事,反而变本加厉。怕吓着多多,我只好无奈离开。内心却久久无法平静。
他只是一个10岁左右的孩子。你这样对他不怕给他的童年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吗?
那个孩子的感受,我感同身受。
因为起初刚上小学时,我也是这样过来的。那时候,我一上学就是小学,学前班都没有上。那个时候幼儿园在乡下几乎是没有的,只有学前班。爸爸觉得学前班没有必要,便直接让我读小学一年级。也许是因为没上学前班的原因,我功课学的不好,写作业、成绩总是跟不上,考试别人都答完交卷了,我还有好多题没做,老师都要等我好久。所以,刚开始时,没少挨爸爸的训斥。好在后来我也争气,学习成绩慢慢跟上来,直到后来我的学习再不要父母操心。但我并不喜欢爸爸训斥我,他越是斥责我,我越是不知道如何作答,经常出错,一出错,爸爸就骂我。那种感觉到现在,每每回忆起来,隐隐作痛,甚是不快!
即使我长大了,我也经常在一起公共场合很少发言,因为害怕说的不好,或者是不敢发言,时常感到自卑,比较悲观。我想这和我小时候的经历多少有点关系的。
记得上高中复读班的时候,后桌的一位男同学,曾经告诉我,他上小学初中的时候,就是班级的混混,调皮捣蛋的那种。座位也都常常被老师安排到后面的角落里。所以说,那时候他的成绩一塌糊涂。后来上了高中突然一天开窍了,学习成绩逐渐好起来。而且那位男同学当时在复读班里的成绩也是名列前茅,高考考的也还不错,省里的重点二本院校。
孩子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更重要。况且小学的学习好与坏并不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们主要做的是让他产生对学习的兴趣,而不是恐惧。我想上面那位母亲的做法,只会加剧孩子对学习的抵触情绪。并不能对孩子的学习产生多少正面影响。学习从来都是一生的事,那么急功近利,未免是好事。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让他养成爱学习,爱阅读的习惯而不是执着于成绩、作业以及老师的评价。
我是绿如玉,感谢您的阅读,以上只是个人的拙见,如有偏颇还请多多指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