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城君原创的第1166个城市故事
最近,一个女人上抖音,
不用开美颜大眼瘦脸,
只是教教烧排骨,
重复N年前讲过的话,
轻松斩获300万点赞。
年初,印有她头像的运动卫衣,
刚一登陆纽约时装周登场,
国内同款就旋风式“售罄”。
这个女人的名字叫陶华碧,
90后封她为“国民女神”,
更多人亲切地喊她“老干妈”。
毫无疑问,
陶华碧是华人圈最有名的女人,
远超刘晓庆、张曼玉。
贵州,不沿江、不沿边、不沿海,
整体的经济发展并不出挑。
有俗语形容这里是,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
近年来,贵州后来居上,
实际经济增速稳占前三。
这离不开两个当地品牌的带动,
一个是国酒茅台,
另一个是国民女神老干妈。
贴有陶华碧头像的油辣椒,
全世界平均每天卖掉130万瓶。
这股来自贵州的香辣风味,
拌入食堂宵夜的炒饭中、
抹在华人早餐的吐司上、
还频频点亮夏威夷主妇的餐单。
有国外网友说,
“当你和中国女人结婚的时候,
等于娶两个女人:你的未婚妻和陶华碧”。
不分年龄肤色的食客惊呼,
这玩意儿,上瘾!
有美国人拿老干妈送给姐妹,当生日礼物
如果说沙县小吃是被债主逼出来的,
那么老干妈就是在家庭惨剧里诞生的。
陶华碧生长在贵州省的一个偏僻山村。
20岁那年,她嫁给了地质队的会计。
不久,丈夫急病去世,
她独自拉扯两个儿子。
生计所迫,
她开始摆摊卖自己做的米豆腐,
贵州当地的一种廉价凉粉。
米豆腐入嘴润滑爽快,辣味十足,适合做开胃菜。
一次从市集买完材料后,
陶华碧想坐公交,
却被司机赶下车。
她背着满满一背篼(dōu)的材料,
司机说她多占了个座,
要多买一张票。
陶华碧不愿意多掏钱,,
径直背着80斤的材料,
走5公里的路回家。
现在贵阳有一群人专门用背篼做搬运工作,类似重庆的棒棒。
那些年,她背烂了20多个背篼,
攒钱在贵阳龙洞堡盖了个小餐馆。
店里继续卖米豆腐,价格便宜,
吸引许多“学生党”去光顾。
陶华碧家里穷,没念过一天书,
只会写“陶华碧”三个字。
出于同情心,
家境困难的学生过去吃饭,
她分文不收。
这一善举深得人心,
学生们都亲切地喊她“干妈”。
贵阳龙洞堡不仅有环城公路,还有机场。
90年代初,贵阳建环城公路,
干妈的小店挨近主干道,
顾客里多了来来往往的货车司机。
天气热开长途车,
司机们喜欢吃味重的东西。
看别人卖米豆腐加葱蒜,
陶华碧就加豆豉辣椒、香辣菜,
你重口味,我比你更重口。
渐渐地,陶华碧的油辣椒,
竟然比她的米豆腐还受欢迎。
在市场的呼唤下,
陶华碧办起了辣椒酱加工厂,
品牌名字就叫“老干妈”。
经受种种创业的考验,
“老干妈”在贵阳当地站稳了脚跟。
去年老干妈一瓶辣椒酱平均8块,
每天生产230万瓶,
一年用4.5万吨贵州辣椒,
每年纳税6个多亿。
早年开小店,三天两头被收保护费,
陶华碧拿起锅铲,直接跟地痞干仗。
“哪怕面对一个土匪,
我都要跟你拼下去。
要拼才会赢,
不拼就会输下去。
但是我不能输,
输了人家还要来笑话你。”
陶华碧不想被人欺负,
渐渐练就一身的霸气。
生产老干妈的过程中,
陶华碧的手腕非常强硬。
有一次,她的公司极缺豆豉原料,
从重庆紧急运来10多吨豆豉。
准备卸货的时候,
才发现部分豆豉居然馊了!
经过特殊处理可以用来应急,
但陶华碧坚持退货,
公司停产两天,造成莫大损失。
看到老干妈的辣酱卖得好,
市场上登时多出来一大批爹爹妈妈,
像是“四川干妈”“老干爹风味豆豉”。
陶华碧找来一个法务团队,
一年花3千万去打假。
眼见冒牌货一茬又一茬,
她全包围式地注册近似商标,
把“干妈老”“干妈妈”“老妈子”统统拿下,
甚至不惜和商标局斗法好几轮。
陶华碧:“我的老公很早就走了,你不知道吗?”
一步步稳扎稳打,产品远销海内外,
老干妈产值高达75亿人民币。
来自海内外的投资人,
前仆后继地去跟陶华碧说,
只要同意融资上市,
你的身家就能涨个十倍百倍。
对这些资本运作,
陶华碧态度非常坚决:
不!要!
“不贷款、不融资、不上市”,
这是陶华碧一直坚持的原则。
陶华碧生怕经过复杂的资本操作,
这盘炒辣椒的生意,
不再有钱来货往的稳当。
她说:“上市那是欺骗人家的钱。
到时候把钱吸走了,
我来还债,我才不干呢!”
卖一瓶,赚一瓶,踏实。
去年底,陶华碧退出公司日常运作,
现在打理公司的是她俩儿子。
听到太多“老干妈要上市”的传言,
这位退休老太太还是忍不住露脸,
重申自己的“三不”原则。
她在采访中说:
陶华碧紧咬“不能输”的信念,
遇佛杀佛,遇敌杀敌,
硬生生拼出一条霸气的活路来。
原本路边小摊当赠品的辣酱,
如今风光地走出国门,
迷倒万千小哥哥小姐姐。
在社会这个大酱缸里,
只有拼尽全力,
才能显得毫不费力;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