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巴马5岁时,随母亲从美国改嫁到印度尼西亚。由于没有钱,只好就读于普通学校,母亲深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她加倍努力,自己亲自辅导奥巴马的教育。
每周星期一到星期五,她都会在凌晨四点叫奥巴马起床,然后教他三个小时的英文,然后奥巴马再去学校接受当地教育,妈妈还要去上班。每天凌晨四点起床,教育自己的儿子三个小时,一周连续五天,这需要怎样的毅力和付出?
他的母亲对他的寄望很高,从小教导奥巴马做人要诚恳、坦率、有主见。奥巴马的自信、魄力和拉近不同人群的能力,以及面对强势女性能处之泰然的特点,无一不反映了母亲的影响力。
奥巴马后来在写给自己两个女儿的信中,提到母亲对他的教育:“这正是我在你们这年纪时,奶奶想要教我的功课,她把《独立宣言》开头几行念给我听,告诉我有一些男女为了争取平等挺身而出游行抗议,因为他们认为两个世纪前白纸黑字写下来的这些句子,不应只是空话。她让我了解到,美国所以伟大,不是因为它完美,而是因为我们可以不断让它变得更好,而让它更好的未竞任务,就落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奥巴马的母亲把独立宣言念给奥巴马听,从小对他进行自由、民主和美国精神的教育,并且从小给他灌输了“领导国家”的理念,她对奥巴马说:“你不能像那些只顾享乐的人一样,总是坐等着机会送上门来。”
小学三年级时,奥巴马就写过一篇作文《我想成为总统》,最后,他真的做到了。
正因为懂得抓住机会,才使得奥巴马总是能在机会面前,抢先一步。他母亲这种对高层次理想的培养,造就了非同寻常的未来总统。
这种严格要求的教育方式,也被奥巴马运用到教育自己的两个女儿,奥巴马在给10岁的马莉娅和7岁的萨莎写的信中,敦促女儿对错误要及时矫正,努力工作,获得“拥有的机会”,希望她们能成为有同情心和有责任感的女性,以助建造一个充满梦想和希望的世界。
奥巴马给她们设立以下家规:
1.不准出现以下行为:抱怨、哭闹、争辩、纠缠和恶意嘲笑。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给自己冲麦片或倒牛奶,自己叠被子,自己上闹钟等等。
3.如果干家务,每星期能从爸爸那里领得1美元零用钱。
4.要求两个孩子安排充实课余生活:马莉娅跳舞、排戏、弹钢琴、打网球、玩橄榄球;萨莎练体操、弹钢琴、打网球、跳踢踏舞。
成功的家庭教育应是,家长注重锻炼孩子独立的生活能力,可以宠爱,但不应溺爱。要有计划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要求一致,持之以恒。
奥巴马要求孩子自己整理床铺,自设闹钟,自己起床穿衣服,干家务等,能锻炼和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制力、坚韧性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孩子也应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逐步形成劳动的习惯。
除了很好的家教之外,奥巴马成长的过程中书籍对他的影响很大。他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读本科和研究生,这两所大学都是美国最顶尖的大学。学校的图书馆,是奥巴马当年在哥伦比亚读书时花时间最多的地方,常常一呆就是一整天,在哥伦比亚大学期间,书籍是奥巴马最好的伴侣和朋友。
现在网上最流行的一张奥巴马照片就是他在哈佛读书是手捧一本书的照片。读书的好习惯和博览群书性格,帮助造就了奥巴马的成长与成功。
注:林肯( Abraham Lincoln ,1809年2月12日一1865年4月15日),出身贫困,酷爱学习。美国政治家、思想家,黑人奴隶制的废除者。第16任美国总统,其任总统期间,美国爆发内战,史称南北战争,林肯坚决反对国家分裂。他废除了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度,颁布了《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林肯击败了南方分离势力,维护了美利坚联邦及其领土上不分人种、人人生而平等的权利。是首位共和党籍总统,曾位列最伟大总统排名第一位,最有作为的总统之一(其他3位为乔治.华盛顿、富兰克林.罗斯福、托马斯.杰斐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