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听某个人说过,“床边摆满书,每天晚上挑一本书来看,有一种帝王钦点某个妃子宠幸的感觉。”也许是妃子太多的缘故,看书也变地跳跃起来。好几本书只是看了一个序言后记,没几天便换了一本。终于,在看到《围城》时,睡前读物才变地固定下来。
这本书,我记得高中时候是看过的,但除了一些幽默轻佻的桥段,大部分都忘记了。我甚至看着看着都怀疑自己有没有看过这本书。这种重温的感觉,就像是本科时期期末考前的突击复习,平时上课对老师讲授的内容就似有还无,考前温书,名为复习,实为预习。
但有个记忆让我印象深刻,让我确信自己应该确实看过《围城》。那是高中时的一堂语文课,不知怎的,老师问我们有没有看过《围城》,最喜欢其中哪个人物。年少轻狂的我嚷道:“鲍小姐~~”,她很鄙夷地笑着看着我,便继续上课了。
时隔多年再读此书,发现自己最喜欢的人物还是鲍小姐。不单是喜欢她对肉体交欢的热烈与主动,还有激情之外,对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执着,以及因为得到而选择放弃的决绝。这样的女人,颇有味道。她出身不高,“明白机会要自己找,快乐要自己寻。所以她宁可跟一个比自己年龄长十二岁的人订婚,有机会出洋。”用青春换取一个从此改变的人生。
这也许也让她觉得自己在肉体之欢、灵魂震颤上有所缺憾,于是在英伦绅士中寻找猎物,尽量补偿自己,方鸿渐也不例外。
船上的“方鲍之交”,始于鲍小姐对方鸿渐的挑逗,起于鲍小姐大胆的香烟式接吻,兴于甲板上两人的拥吻,盛于船舱里的一夜云雨,最后船近香港,鲍小姐收拾心情,及时抽身,戛然而止。
我清楚地知道,高中语文老师那鄙夷的一笑,是对这样一个风流的绿茶婊式女人的不屑。甚至连杨绛女士都说,“鲍小姐之所以姓鲍,因为鲍鱼之肆是臭的。”
我大大地不同意,此鲍鱼非彼鲍鱼。我倒更愿意认为,她姓鲍,因为她的身上散发着丰韵少妇特有的幽香,仿佛熟女私处所特有的气息,你说不出那味道是香的还是臭的。
如果说,《围城》里有让每个人都感同身受,但每个人都司空见惯的人生感悟——人这辈子就像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那鲍小姐就是书中为数不多的进城以后就没想出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