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时去外公家过元宵,偏僻的农村交通不便,我就跟我妈决定走到外公家去。刚开始的一段路,便是上坡。背了一个小挎包的我没过一会儿,就落了几十米。
我妈在前面一脸嫌弃得催我快点,我只是让她先走,自己一个人走得慢走得闲。结果没走几步,就遇到一个住在外公那里的熟人。他说可以载一个人,我妈让我坐车。我脱了棉袄塞给她,然后说了一句:你坐车,我走。
阳光透过枯瘦的树枝,我走走停停,一路欢畅。走的是很多年没走的小路,杂草从生,池塘干涸。从前的农田种满了笔直的杨树,苍翠的松树在阳光下泛出绿光!
到达外公家时,我没进去屋子里烤火。走了路的我全身发热,但我依旧搬了椅子在太阳底下坐,看着外公门前的丝丝变化,心里又生出不少物是人非的感慨。
记得童年时期,每逢正月初一二,自己必定要被父母拉着去给外公外婆拜年。那时候还是土路,过年期间又最易下雪,所以大多时候都是被父母强制走小路,去外公家。每次都是走得满心不情愿,瘪着嘴、瞪着眼。大过年走亲戚的心情,全被走路这件辛苦事给破坏了。
可是今年元宵这一次,路程没有变,我却全然没有了过去的那种疲累与厌倦。孩童时期,总是精力旺盛,蹦哒个不停,可是走起去外公家的路来,却没了那般活力。说到底,只是心态变了。
从前的自己,只是一心想着去外公家,坐下来吃果子零食,讨些压岁钱。所以花在路上的时间与力气全成了自己抵达的障碍,心里难免怨声载道。
如今的我,平日里就已经吃到了果子零食,也已经过了讨压岁钱的年纪。去外公家的目的全在于看看老人家,陪陪老人家。
半年回一次家的我,很少见到家乡的亲人,也很少见到家乡的景色。
外公听力不好,记性也不好。从小与他的关系也是平淡,可是再见到这些老人,意义并不在于亲人重逢。于我而言,每见一次面,便是在告诉我。前路漫漫,而这些苍老的生命将是我前行路上的责任。
是啊,心态变了,一切都变了。
突然有一天,我不再认同别人口中的远路程,我不再轻易埋怨遥远。
那些别人以车代步的近路程,我宁愿用脚步去丈量。仔细想想,大概是我对时间长短、精力损耗的评价标准变了。
如今在我的心里,几十分钟的路程不算远,几个小时的路程也可以承受。
大一那年暑假时,恰逢武汉下暴雨。位于郊区的我连去车站的公交都等不到,有的人继续等,有的人向前走,而我正是向前走的那一类。那一次,我背着包拖着行李箱走了七八站,拼命挤上了车。
这次经历让我怨言颇多,可是如今想想,那根本算不了什么,也只是人生历程中一段不那么愉快的插曲吧。
长大后,离开家乡,还渴望着到处走走看看。心想着走得再远,还是得牵挂着自己的根。
坐几十个小时的火车,从沿海到内陆。花几天时间,抵达陌生,抵达熟悉,抵达朝思夜想,抵达未曾到达。
我享受在路上的时光,尤其是那种很慢很慢的时光。并非是思乡不切,只是奔波似乎更能渲染聚时的难得。
每一次离开,都伴随着父母的担忧。我也会想,千里之外,纵使有现代通讯,可若是遇险,恐怕是无人知晓。苍莽大地,即使他们知道我去了何处,也只能是大致地区。至于我这个渺小的人,还是藏在尘世的某一角,得自己给自己定位,自己护自己周全!
年轻的不安的躁动的灵魂,大多有着诗与远方的梦想。真正的长大,或许真的需要走很多路吧。
心与身的离开,心与身的前行,心与身的蜕变,心与身的成熟,才是成长之必需。
我们总得要离开,路可以走得越来越远,心也要越来越大,装下所有的遥远,装下所有的埋怨,装下年轻时不安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