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擦亮黄河底色,推进黄河流域生态文明保护与建设的重大国家战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激发民族根脉的时代价值。7月13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阳和启蛰实践小分队来到黄河山东段最上游——菏泽展开黄河治理实地调查活动。
黄河自李固渡(今河南延津县境内)决口,经单县高老家流入单县境内,主河道流经单县南部;1855年,黄河自河南兰封县铜瓦厢决口改道,夺大清河北上,流入渤海,现菏泽市单县黄河故道就是这次改道后的遗迹。单县黄河古道拥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却有近百年的时间处于荒废状态,而如今却能够造福两岸人民。一百多年它究竟发生了什么?小分队队员跟随当地老党员走进单县黄河故道,了解当地风土人情、调查详情。
据老党员介绍,这里几年前就走上了“好路”,人民走的稳当、走的顺心。黄河故道湿地保护区,分布有大面积的野生芦苇、蒲草、莲等水生植物群落,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上千亩的油用牡丹,根可医病、籽可榨油、花可观赏,对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每年春天,黄河故道湿地都会飘来沁人心脾的花香,因此在这里兴建了许多蜂蜜厂,成为了周边地区蜂蜜主要供应地之一。实践的时节正值夏季,林行里蝉鸣四起,原本是农林害虫的金蝉,也被当地居民作为风味独特的美食送上了餐桌,这种方式不仅解决了农林害虫,还得到一道营养丰富,又有良好的药食保健作用的特色美食,成为当地一张特殊的“明信片”。此外,实践队员有幸见到了拥有75年成长史的银杏树,这棵银杏树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见证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功历程,更见证了黄河治理的艰苦奋斗过程。
走进黄河故道,实践队员发现故道已经成为单县与商丘、虞城、砀山的自然分界线,故道桥连接起单县与商丘,两岸农业生产发展迅速,一片生意盎然之景。故道河依旧是活水,人来人往,大都是来钓鱼的,他们享受一份独属于农村的和谐与静谧,运气再好点能把鲶鱼、鲫鱼、鲤鱼、黑鱼、泥鳅见个遍。两岸垂钓者的怡然自得都是有人在默默付出,老党员感慨道“我们在这几十年了,建国前,黄河故道基本上是废河,每逢旱季,河床及两岸滩地干裂;雨季则往往是河水漫溢,泛滥成灾,几乎生存不下去;建国后,党和政府十分注意改造和治理黄河故道,植树造林,护堤固沙,修建了浮岗、尖咀王庄水库,这才让农业发展起来,紧跟着修路架桥,这才吸引了更多人来”。
眼前这位耄耋老人在这里坚守半生,这片土地是他与战友共同奋斗过的地方。他的战友在这里,他的阵地在这里,单县国有故道林场将他们集结在一起,共同完成好党和国家交给他们的任务。国家、地方、群众众志成城,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的采取措施治理故道水土流失,从挖沟排水、到构建植被防护网,再到农作物的合理间作套种。几十年间,奋斗在林场前线的群众用一滴滴汗水浇灌出如今的万亩良田,让黄河故道林荫四起,让故道人民幸福生活。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初心、不言辛苦、敢与自然抗争的精神让黄河故道重焕生机,在黄河故事中留下傲然屹立的身影,供后人学习与瞻仰。时至今日,通往黄河故道的林荫大道,树上高高挂起的横幅“种下一颗树苗,种下一份思念”、眼前没有尽头的林行,引发了多少人的沉思,又是多少人的回忆。
本次社会实践引起队员们的深思,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今有群众治理黄河几十年的坚守,人类的身躯终究抵不过岁月的流逝,可他们留下的是坚守初心、敢与自然抗争的精神,弘扬好、继承好黄河精神,积极投身于黄河流域生态文明保护与建设,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扛起责任的同时就要接过前辈们的使命,代替他们的同时就要继承他们的精神,在前辈们的基础上创造出下一个精彩的黄河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