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之与恶,想去何若。善恶的争论喋喋不休。这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善恶都是相对的。
人之初性本善,是我们中国文化里的典型代表,我们中华文明主题文化多数是主张人性本善的,人初生婴儿时期有如一张白纸,历经生活被社会大染缸染成各种颜色。墨子悲丝就是这样的思维模式,:
墨子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五入为五色,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治国亦然。”
道家认为婴儿是最接近于道的,也是初生完美论,人一生的过程就是先天之气不断损耗,后天之气是人们借助先天之气转化外部能量为己用,先天是根本,当先天之气损耗的过程也是人一步步走向死亡的进程。人的一生可谓,出生入死,所以道家多将就返璞归真,这种思想在道德经五十五章里得以体现: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蜂虿虺蛇弗螫,攫鸟猛兽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会,而朘怒,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精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原善的核心思想指导我们回归本真,坚守本善,道法自然。能保持自身的本性良善就是很好的表现。那么原恶的思维又是什么模式呢,见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