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和朋友的探讨主题是“生命的底气”,生命的底气是什么,如何才能活出生命的底气。
首先需要弄清楚“底气”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新华字典里的基本解释是:1.说、唱时由胸腔腹腔共鸣产生的力气;2.基本的信心和力量。可见,我们这里要探讨的“底气”是第二种,“基本的信心和力量”。
那什么是生命的底气?它依然是一种信心和力量,是一种对自己人生可以活出想要模样的信心,是一种对自己人生稳稳的掌控力,它具有坚定、稳固、不乱分寸的特性。
底气=底+气。有底才有气,根据底子的厚薄,底气可分三类。第一类,底子坚实稳固,底气就足;第二类,底子一戳就破,那就底气也是虚的;第三类,压根没有底子,那就谈不上底气了。
那底气都有哪些底呢?无非两大类。家庭环境和个人努力。这里,可以联想下《欢乐颂》里的安迪、曲筱绡和曲连杰。先说曲筱绡,作为一个富二代,她活得很有底气,优越的家庭条件给了她一些底气,同事她在事业上也很拼,自己又在铺筑底气。而她哥哥曲连杰同样是个富二代,同样的家庭条件,但却丝毫没有底气,自己没本事,只能依附于有钱的老爹,靠老爹赏饭吃,还时不时地被妹妹整得惨兮兮。再说安迪,她生活在孤儿院,家庭环境并没有给到她底气,但凭借自己努力,她同样活得十分有底气,她有属于自己的强大思想体系,她很聪明又很专注,她的底气是通过自己努力一点一滴积累的。可见,个人努力是底气的必要条件,家庭环境是底气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在我记忆中,让我觉得有底气的人有这么几位。一位是家里一个做生意的亲戚,10多年前一次聚餐,饭桌上他侃侃而谈自己的生意经,谈起他的店面扩张计划,虽然他的生意并不大,但从他的言谈举止间感受到的是满满的自信和底气。还有一位是之前一起出差的搭档,他是上海交大的博士,虽是工科生,但知识面涉猎广泛,聊经济聊哲学聊历史聊政治,就没有他不能聊的话题,他给人的感觉也是很有底气。还有一位,是在之前文中提到的各种技能开挂的娜娜姑娘。在他们身上,感受到的是满满的底气。
而我自己是否有底气呢,我通过一句话进行测试,这句话是“给我三年时间,我可以把人生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当我说出这句话时,我感受到了自己的底气,但不足,7成左右。不过与大学时的自己相比,已经是秒杀。前几天搬家,在一个盒子深处发现一封信,是毕业前一年写过毕业后自己的,信里写下的是各种担心,担心毕业论文写不好,担心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担心感情不顺,担心未来生活压力大。一个字“愁”,再一个字“怂”。明明是青春正好的年纪,但那时的自己却死气成成,丝毫不认为有能力跳脱既有生活轨迹,连憧憬都不敢。现在回头看,那时的担心显然是多余的,但就是这些多余的担心消耗了多少时间和精力。看来底气这东西跟年龄没关系,不是越年轻越有底气,也不是越年长越有底气。
为何现在的我更有底气了呢?因为有了比以往都要清晰的自我认知,有了较为清晰的人生目标,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了较为清晰的计划,知道该如何实现,同时还有一位同行相伴的灵魂家人,始终在路上,“千里望山不怕远,日进一步也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