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是个狼狈与解脱并存的词。
一段没信心的感情,一份没兴趣的工作,一个不喜欢的环境,一个无法被自己喜欢的自己。种种皆因有过妥协,于是有眼下的难耐。
常看到“因果循环”这样的字眼。以前以为循环的是果,渐渐明白,多数时候循环的是因。
高二的时候,化学考了倒数,伤心之余给小叔打电话求打击,以便化无奈为动力。小叔说:生活就是个循环,好的会循环,坏的也是,如果不改变,那你可以继续享受你现在可以享受到的优越,也将继续承受现在承受的不开心。
近期发现,沉溺这个词本身包含了一个动态。不小心被吸进一个状态里,然后在里面低头打转转,不想出来。
嗯,是的,是“不想”。
不定期发作的立志以及奋发图强会让你意识到,在你“觉醒”的前一刻,你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自怜、自恋及自弃,甘之如饴。
每个说“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的人,确实都是知道那些大道理的,也知道自己该出来,只是有时候,处在颓废状态,会病态的觉得享受。
在那个时候,雨天是散文,晴空万里是寂寞。平日里忙得脚不沾地,平淡无奇,在这个小世界里,却无时不在享受着。自己散发着浓浓悲悯气味的诗意。好像全世界都与自己隔离,又好像全世界都是自己。
在“沉溺”这个动态里待了短时间。
刚刚出来了。
或许也没。
每次刚出来时都会厌恶上一秒的自己。烦自己错过了世界外的精彩,厌恶那个极度悲悯自己的可怜状态。
到此为止。为了遏制下一个循环。
这样恐慌的自制,应该也是种逃离。
沉溺到来其实有迹可循,但通常也都悄无声息。因为对下一秒还有期待,祈求找到出口是唯一能坚持的虔诚。
生命中的种种循环是种慈悲。被过去谅解,被未来包容,即便在此刻,之前的循环也成了指引出口暗示。
突然释怀了。生来就是要体验大同小异的循环。
我没必要,非得记着自己。
“微微一蓝,天,蓝过来了”。
少点没意义的矫情和套路。在被各种细微充斥的空间里,吃饭,睡觉,看鹿哥。
嗯,也是活着。
201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