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叫端阳节、重午节、五月节、女儿节、诗人节。
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相传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很有学问,他在楚王身边做官,为了让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抵御秦国。可昏君楚王身边的奸臣却说楚国要与秦国议和,楚王听信了奸臣的话,将屈原流放至了汨罗(在今湖南省东北部),在汨罗的这一段时间,屈原听到蜀国的都城被攻占了,百姓遭难,流离失所的消息悲痛万分。抱着一块大石头纵身跳入了汨罗江(湘江的支江)中。楚国的百姓听到后十分伤心,划着小舟,在江中投入粽子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尸体。
从今以后,人们便把屈原跳入汨罗江的这一天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划龙舟,吃粽子,挂香囊,插艾蒿,佩香包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在河南的南阳,信阳,漯河,周口等地会举行重大的赛龙舟活动,周口是著名的龙舟之乡,每年都会在端午节的当天在沙颍河畔举行龙舟竞赛。鼓声咚咚,锣声铛铛,龙舟如箭般在水面上疾驰,选手们身着艳丽的服装,汗水浸透了背心,却依然保持着激昂的热情,岸边人山人海。
在端午节期间,我们不仅要吃粽子,还要纪念屈原这位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家国大义,无比重大。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更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国家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