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婴儿来说,来到这个世界的最初,与母体产生身体上的分离本身就是一种创伤,顺利分娩的相比好一些,脐带绕颈、窒息风险等产程不顺利的宝宝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伴随心理负面感受都要靠成长消化。
而母亲又何尝不是?
一个母亲生产完最先看到的是家人的愉悦,接着来自亲戚朋友的祝贺恭喜,没有人在这个时候对母亲说恭喜你战胜了这一劫,恭喜你正处在创伤的恢复中,恭喜你将面临自己婴儿期的重现焦虑,身材的担忧、激素急速的升降随时面对抑郁的挑战。
初为人母的确会收获巨大的喜悦感,但这种感受也引发了自己的无力感,不配感。
我想我生产完的日子里是抑郁的。
一整个月子里噩梦里都是冰冷手术台、黑暗的屋子等充满恐惧的象征和感受,我不确定这和我特殊的,提前住院三天打吊针面对医生多次内检的状况是否有关,我想关系不大。一个很顺利剖腹产的闺蜜也跟我分享过同样的感受:月子里的恐惧的噩梦。
女生对分娩的恐惧早在孕期或是初长成的时候就有了。随着孕期周数的增加已经越来越强,只是经常被我们所忽略。
无论我们跟至亲或医生来表达此种恐惧,大部分得到的答案是这样:
“生孩子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我们那个时候……有的生好几个甚至自己来生呢,有什么好怕的……”
“内检都给你吓成这样,还想不想生孩子了?”
“内检都不好好配合,以后怎么生孩子啊?”
还记得第一次看顺产的视频么?我是吓的泪流满面,当时在孕妇学校,黑暗中,能感觉到很多准妈妈同样被吓到,严重的直接抽泣。
没人来给你做心理建设,这个过程都要自己来承担,一方面,准妈妈不允许自己恐惧,也不接受自己是恐惧的;一方面,不知道怎样疏导和释放。
很多产妇生产完,不但得不到对应激创伤专业积极的干预,可能还会得到很多负面的对待。相对比较好的情况也要面临一大家子人的“过度关心”。
关于奶水,被网友罗列的得到共鸣的已经很多了,
“你这胸型,你这乳头巴拉巴拉巴拉”
“不吃油怎么能有奶?快把这些都吃下去”
“孩子哭了没吃饱?再喂喂”
关于育儿,就更不用说了,
“我们那个时候……”
有过经历的对这种开场或转折时再熟悉不过了。
我坐月子的时候,妈妈主要照顾我。孕期也是半碗米饭的我,月子期间每次要给我盛一大碗的饭,俩菜一肉汤还有鸡蛋鸽子蛋。其实奶水是足够的,太多时候身边照顾者只要孩子哭就被误认为是饿。所以对于吃的压力现在想来还心有余悸,以至于后来我竟”不小心”把那只大碗摔碎了。
现在特别好的是大多数的产妇坐月子都比较正常了,但我还是受到了来自老人的很多的限制。单单对于不能洗澡洗头不能走动,持续一个半个月就足以让人情绪抑郁,持续卧床和来自身体的不适也是导致抑郁症的原因之一,这也同样是新妈妈面临的一项挑战。
人在心情持续不佳的状况下,抱怨极易滋生,尤其对于身边最亲近的人,一般情况身边人都是无辜的,只是随你糟糕的心情在自我想象中放大。这在心理学上称为“投射”。作为不愿面对自身不满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抱怨有了,委屈就紧随其后,累积一定量,愤怒便首当其冲作为出口的阀门。啪!顺理成章的影响了夫妻关系、母女关系或者婆媳关系也就见怪不怪了。
我也没能幸免抱怨的困扰,同时伴有大量的愧疚。
月子期间只是新生宝宝的大量事务就足以把时间填的满满当当。能感受到自己的心念都随着宝贝的状态而剧烈变化着。比如女儿好几天没有大便,我的胃肠也便跟着干燥似的不舒畅。没有经验,心情也难放松。还清楚的记得当她终于便出来的时候,我当时的感受特别清晰,就像自己也便出来的感觉一样。这就是所谓的“共生”。身体共生,心理共生,情绪共生。以致妈妈很容易忽略婴儿意外的世界和自己独立个体的真实需要。所以,当意识到照顾自己月子的人没有达到或满足自己的需求,抱怨夹着感激,往往需要调用很大的心理能量进行正面的沟通。
又到了“怎么办”的环节
如果意识到情绪的严重,所谓对自己的生活和身边人的情绪也造成了直接的影响。生活质量能明显的下降,还是建议找专业的心理医生。
如果还没到如此严重,但种种情绪都在,那么自学自愈也便是自我成长的一个契机。
精神分析的治疗中有一种见解“潜意识进入意识,症状便立即消失。”也就是说,即使你什么都不错,只要你意识到了你的情绪,可以给情绪自然流动的时间和空间,那么情绪就不会被积压,所有的状况都会有好转。
“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过程虽然痛苦,但前路是光明的,你们说呢?
最近听到朋友说的比较感动的一句话,相信所有妈妈都会有共鸣:
“你的血肉灵魂精气神分离出来,组成了另外一个人物,而你经过千山万水,数年艰辛,把ta培养成栋梁之才,这份成就感,世上再也无从比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