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车厢里有些昏沉,直到广播不断地播放即将到达泰安站的消息。让车厢里有了些许生气。
就在这时传来了大声的争论。"我放靠背又没有错,"说话的是个姑娘。
争锋相对的是个高个中年男士"你放靠背都不看后面的吗?我水杯全撒了"
姑娘又回敬了一遍"我放靠背又没有错!"
中年男士的妻子也站了起来。"你把水杯都弄撒了,都不知道道歉?"
女士的话让双方更加激动。姑娘说“坐车都知道靠背要放倒!我放靠背又没有错!”
"什么没有错!我水杯都撒了!"男士再一次强调。
“我放靠背是我的事,你凭什么冲我吼?”
这时候女士已经按耐不住直说"你有没有教养,弄撒水杯都不知道道歉吗?"姑娘开始回击,你们有没有素质!火药味越来越重,乘务员几次制止也没有让双方冷静下来,这时女士拿起姑娘的东西就丢到地上,然后直接动手打人。姑娘喊道"你先动手打人!"乘务员试图再次分开争吵的三人。女士再次动手,姑娘也忍不住打了回去,男子在中间拉架,更多的乘客加入把打架的两个人分开。
姑娘被拉开以后说到"这件事必须报警,你们动手打人"
乘务员联系了乘警,这时列车开始缓缓地进站,夫妻俩准备下车,另一名乘客说道"你们夫妻两个,欺负人家一个小姑娘,车厢本来就晃动,你们不扣好水杯盖子,还打人。太不讲理了。"
女子的情绪一下子又激动了起来"你还想打抱不平?"吵闹中,乘警到了,拦下了要下车的夫妻处理此事。
在警察离开以后,车厢里讨论的声音四起,都认为这对夫妻跋扈,欺负人。坐在当事人旁边的乘客,和警察一起去协助调查。
过了一会儿,车厢又恢复了刚才的安静。
这份安静也许源于每个人在心里都对这件事有了自己的评判。
站在姑娘一边,或者站在夫妻一边。每个人心里都对这件事有了自己的安排。
而瑞炎想说:“且慢”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
演变成这样也并非是对错所能说清的问题。我们来聊聊这件小事是怎么演变成全武行的!说不定这件小事,会给我们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收获。
第一个巴掌 关注点不一样
夫妻一直强调水杯扣了撒了一地。
而姑娘一直强调的是我放靠背是我的权益。
夫妻背后的逻辑是我的水杯扣了,是因为你放了椅子靠背,错是你的,你要道歉。
姑娘的逻辑是谁都知道要放靠背,你水杯撒了不是因为我放靠背。或者说姑娘的逻辑是我放靠背没错,所以我不该为你撒了的水杯负责。
于是,水杯撒了谁负责本是争论的焦点,可是双方关注的焦点却是谁的错!一方反复强调我没错,一方反复强调你的错。就是没人理会一下掉在地上可怜的水杯。
第二个巴掌 人身攻击控制对方
夫妻一方坚定的认为姑娘认错,该为这件事道歉,并承担全部责任。为此指责姑娘没教养,试图通过年龄的优势打压姑娘迫使她认错。
而我们知道,越是控制就越会引起反弹。姑娘也毫不客气的回敬,认为夫妻没素质。
到这里双方已经是为了证明对方人格有问题而做出不懈的努力了。水杯继续在地上哭泣…
第三个巴掌 发泄情绪终动手
双方谁都认为对方有错,都想保护自己。于是夫妻一方丢了姑娘的东西,寻求情绪的发泄。同时让姑娘的东西为撒了的水杯负责,以追求平衡。维护自己的面子。最终…双方全武行上演。水杯多了一些零食作伴…
三个巴掌提醒了我们什么呢?
1.我们都只关注自己的感受
2.我们都想掌控和证明自己
3.我们都为了维护自己的认知而行动
我们作为旁观者,也许清楚的看到了这件事双方都有责任,而且如果双方有一方愿意退让一下,这件事就不会有这样的结果。
可我们作为当事人的时候,是否愿意退让一步,关注对方的感受,同时审视自己的问题呢?我想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都太想保护自己了。
而能够正真承担责任的人或者说承认错误的人,不仅需要具备宽广的胸怀,也需要具备能够换位思考的能力,更需要有放下自己固有观点的勇气。
其中最后一点,放下自己最为难得。为什么这么说?前两点固然也很难得,但是宽广的胸怀,可以是大人不计小人过的高傲。也可以阿Q精神的自我安慰,息事宁人。
换位思考,可以是建立在对人性的了解上的思维分析。也可以是自以为是的自圆其说。
而唯有放下自己,最需要勇气,因为这意味着不执着于固有观念,这个观念可能是,年龄、地位、身份、财富、等对自己的认同。
就像如果我问你,你是谁?你会回答什么?
你能放弃你固守的答案吗?
尤其是在生活中我们都不自觉的为自己贴了标签,加了身份。并且对自己的身份深信不疑。
这种深信不疑让我们有存在感,价值感。
比如你认同自己父亲的身份,所以你照顾自己的孩子。
你过分执着于父亲身份,你就会命令孩子去做事情,会和孩子难以交流。
这都是在沟通的时候过份执着于父亲的身份,执着于自己的观念。
执着,就想要去控制,而控制的时候,我们就无法走入对方的世界。
放下,意味着承担责任的同时不控制,不期待,不要求。意味着永远操持空杯的心态。
放下,不仅仅需要勇气,更需要不断的反省。放下,是人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