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共同富裕是自古以来人类的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无论是中国古代关于小康与大同的理想,还是近代西方关于乌托邦的构想,均体现出对共同富裕的憧憬和向往。然而,在社会生产力不发达,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共同富裕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直到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以及对未来美好社会的描绘,共同富裕的基本轮廓和理想样态,才得以科学呈现出来。
恩格斯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得到的仅仅是最必要的东西,仅仅是一点点生活资料,而大部分产品则为资本和土地占有所得",“这种财产的集中是一个规律,他与所有其他的规律一样,是私有制所固有的,中间阶级必须越来越多地消失,直到世界分裂为百万富翁和穷光蛋、大土地占有者和贫穷的短工(打工的临时工)为止。"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进一步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批判。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本质是异化劳动的剥削。"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生产的影响和规模越大,他就越贫穷","最后,资本家和地租所得者之间,农民和工人之间的区别消失了,而整个社会必然分化为两个阶级,即有产阶级和没有财产的工人阶级。"
伟大导师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是死劳动,它像吸血鬼一样,只能吮汲活劳动才有生命,吮吸的活劳动越多,它的生命就越旺盛。"由此可见,生产资料私有制是造成贫富差距两极分化的根源。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把资本变为公共的、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资产,"通过建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只有这样,才能使全社会成员享受更加富裕的生活。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指出,在新的社会制度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无产阶级将取得国家政权,并且首先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通过社会化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就是说只有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建立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生产力,才能为实现所有人的富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并且这种富裕是与全社会成员共同占有为前提的,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因此,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不能局限于物质层面的富足,更指向人的解放,促进人的智力、体力、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本文所引,极其经典,不敢有误,对照三遍,才得以发出。)
6月1o凌晨十分于苏州玉出昆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