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ick李雪琴真的不是因为她在抖音上和吴亦凡的对话(尽管我内心真的很羡慕吴亦凡回复了她哈哈哈),真正关注她是源于她发的一个微博,李雪琴是北大高材生,曾到美国纽约留学,于是很多网友留言批判,北大毕业的为什么不好好搞学术,不好好搞研究,居然来当网红,简直就是在浪费资源,面对网友的恶意批判,李雪琴霸气回怼
“北大怎么了,念了北大就不能当一个废物了吗”
李雪琴在考入北大后感觉与身边的同学格格不入,她觉得与那些优秀的社会精英们不是一路人,后来甚至患上来抑郁症,于是她重新定位了自己,决定做一个没心没肺的“北大废物”,最近她在火锅店体验服务员,这样的她,真实可爱,活出了人生的另一种答案
在生活中,太多的人活成了别人心目中的样子,但是自己却没有自己人生的答案,不安平庸却往往一事无成,努力地追赶着别人的步伐,最终却忘记了自己
2.活在了别人的眼光中,也活在了焦虑里
林语堂的散文《脸与法治》中开篇提到,“中国人的脸,不但可以洗,可以刮,并且可以丢,可以赏,可以争,可以留,有时好像争脸是人生的第一要义,甚至倾家荡产而为之,也不为过”,
虽然这篇文章想强调的是“丢脸促法治”,但开篇却确确实实的道出了我们有多看重脸面,多在意别人的看法,甚至倾家荡产也愿意为之
大学的时候,选修课的论文需要用到ansys软件绘制,4人1组,因为平时上课也只是学了皮毛,一起选修的同学也觉得比较难,打算花800块钱在网上找“枪手”,一个人也就200块钱,自己虽然觉得贵想再研究研究,也知道这个行为是不好的,但是也不敢开口,害怕让人觉得自己很装,有原则,不抄作业,也害怕让别人觉得不合群,没办法融入大家,只能“斥巨资”买下别人的评价,让自己心安。
然而当时我不知道的是每一次不知不觉的妥协,会造就未来无数次心不甘情不愿的违背初心,好在后面“幡然悔悟”,不然一辈子都活在别人的世界里,做任何事情都害怕其他人的评价,自己是那个永远都不开心的人,才是最悲哀的
翟学伟先生绘制
3.鲁迅先生说:“面子是中国精神的纲领,只要抓住这个,就像二十四年前的拔住了辫子一样,全身都跟着走动了。”
鲁迅先生把中国人的面子比喻成清朝人的小辫子,时至今日,我们早都剪去了辫子,但身处社交网络的我们,谁的后脑勺后面没有一条评论区呢?
智联招聘做过一项研究显示:
每个人都有过焦虑时刻,
“都快30的人了,还不结婚;
一起进公司的人人家都是总监了,你还是个底层员工;
职场上性格要外放一点,不能这么内向。。。。。。“
这些别人的留言在你的评论区一条一条闪过,你越来越焦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你不敢看朋友圈,怕看到越来越多身边的人升职加薪晒幸福,满世界打卡旅游,走向所谓的成功,而你还是一事无成,最后在别人的闲言碎语中草草走完一生。
也许有时适当的关闭自己的评论区,不在乎别人的闲言碎语,我们能减少内心的焦虑,活得更自在一些
4.前段时间我裸辞了。。。
5月中旬我辞职了,身边很多人都不理解,合着也算是个小领导了,月薪也能到1万加了,而且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整个市场大环境都不好,为什么要选择在这个时候离职呢?就不能再坚持几个月么?
我尝试了听取大众的建议去坚持,但是越到后面我整个人的状态就越不对,我变得暴躁,容易生气,对未来更加迷茫,有时候早上醒来想到要去上班我就觉得喘不过气来,我甚至感觉自己得了抑郁症,我不想等到我找到新工作带着一身戾气去上班,我想先调整一段时间再去投入新的工作,于是我提出了离职在周一的上午
也许我再也找不到匹配我现阶段能力这么高薪的工作,也许到时候你会嘲笑我是个傻子,但对我而言,这是我给自己的放纵和温柔
很多事情没有那么多缘由,外人看来荒唐无比不可理喻,但在自己而言,每一次选择和改变都值得被尊重
愿你义无反顾闯世界
愿你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愿你掌控自己的人生,不活在他人的眼光里
与君共勉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小王的皮皮猪”呀,一起加油努力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