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直播连线的首先是一位哥哥,他说自己做了薯条分享给妈妈和弟弟吃,可是弟弟上去就又抓了一把,他打了弟弟,然后妈妈就想着他打了起来,怎样打的说的非常详细,画面感极强,而且还说那10秒钟我都快窒息了。
孩子觉得妈妈平时非常暴躁,想连线解决这一问题。
院长首先问:乖,针对你和妈妈这个矛盾你是咋看的? 孩子答……。
针对你和弟弟的矛盾你又是咋看的? 孩子答……。
院长又说:你的看法中都提到了沟通,那么关于沟通方面,我也想给您说说我的看法,我说的比较直白,你可以接受吧。(缓冲性语言。)
在这个事件中缺乏了三个方面的沟通。
1、炸薯条这个事情提前给妈妈和弟弟沟通,说说这件事,也可以让他们提供一下可行的帮助,大家一起参与,共同完成。
2、当弟弟过来抓了一把,你就打了他,弟弟6岁,你13岁,6岁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用手来沟通,所以上去就抓薯条了,他想吃就直接动手行动了。而你13岁直接动手打他了,这个时候你可以尝试用语言给弟弟沟通,可以给他定规矩,比如你抓这一把之后就不能再抓第二把了。
3、当你打弟弟时,妈妈打你,家中遇到这种危急的情况,你可以首先喊:停、停、停、咱们谈谈,作为男子汉要学会处理问题。
你们从这件事情中获得的好处有:
1、你学习了,妈妈学习了,所以你们遇到问题俩人还可以在一块来求助,没有把问题搞得更复杂。
2、庆幸这个矛盾是发生在家庭亲人之间,我们对彼此都有一定的包容度,过一会就好了。但我们学到了经验,如果在外面或者以后在社会上遇到类似的事情,我们就知道怎么处理了。还值得欣慰的是13岁你就学会了处理这种问题的经验,等成人的时候呢,30岁呢,毕竟人这一辈子各种各样的问题都会遇到,提前遇到,提前想办法解决 ,以后就会更加坦然从容面对。
两个建议:
1、遇到问题多和妈妈沟通表达你的建议,试想一下妈妈打你,你认为妈妈比较粗暴,自己是否也有比较粗暴的地方呢?比如弟弟动手抓薯条,你就直接去打弟弟。
其实暴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自知之明,现在咱知道了自己的暴躁,以后就可以尽量控制,遇到问题可以多沟通解决。
2、给自己定个目标,尽量语言来解决问题,可以在事前定立规矩,人人都遵守规则,就避免了很多肢体的冲突。
妈妈的问题:由于孩子小的时候妈妈打他,孩子有心结,总认为妈妈很厉害很暴躁,妈妈想怎样来解开孩子的心结?
凡是活在过去和没有活在当下的人,都是没有未来的人,凡是有未来的人,过去都过去了,一切向前看,过去你也回不去了,知道错了就行了,从现在开始及时止损,不翻旧账,用正确的方法对待孩子,把握当下,面对未来,往前走。
另一位家长留言说,一直劝自己的孩子在连线,可是孩子不愿意连。
连线本是一个好事,但学心理学的都知道,不求不助,求助者主动意识越强求助效果越好,如果当事者本人没有求助意识,别人去督促,这件事情就变得有些强人所难了,还是顺其自然,本着自愿的原则,不愿意求助也许是教育时机未到。
我也想到了很多女人劝老公去学习的事,给妈妈劝孩子连线是一个道理。当你特别想让对方干一件什么事的时候,你也不能一个劲的催一个劲的劝,有时候把这个事变成了你俩针尖对麦芒的事,越劝越抵抗,本来想干也不干了,本来不想干的就更不能听你提了。
我始终觉得事情不是最关键的,关系才是第一位的,有了关系一切都没关系,你说的对方愿意听;没有关系一切都有关系,你再说也没用,甚至越说越不干。
当你觉得孩子不听话,爱人不好沟通时,还是注重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的修复和培养吧。
20210920叶雪白每日一省1423